回覆列表
  • 1 # 老曹here

    樓主!!!

    首先,糾正下,行業研究不是所謂的行業研究,咱們得尊重這個研究。

    其次,行業研究是對一個行業的過往、現狀資料做分析研究,目的是尋求更好的最佳化、發展空間,從而有針對性的解決行業痼疾、發揮行業產業鏈條的價值最大化。

    你可以看作是大資料的前身,咱們都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己知彼就來自於行業的研究分析。

  • 2 # 鉛筆道

    這個問題太大了,行業研究是什麼怎麼做有沒有用都可以寫出一篇長篇大論。我想可以從三個角度來科普一下行業研究,第一,行業研究的目的一般來說,目前大家所看到的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出自兩種公司,第一類是金融機構的研究所,例如券商投行之類,第二類就是諮詢公司。金融機構的報告主要服務於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報告可以輔助他們準確的在市場上做出投資決策獲取利益,諮詢公司的客戶主要是行業客戶,為客戶解決問題或者尋找新的機會提供策略。兩者的最大區別就在於研究邏輯,金融機構的行研分析報告由財務分析出發,透過具體的資料甚至模型預測來說明這個行業是否有投資價值,甚至細化到哪隻股票有投資價值。而諮詢公司出具的報告主要透過行業規模,產業鏈等定性分析來得出對於行業的整體描述,再由於客戶的不同在報告中有所針對性。但其實一言以蔽之,就是從閱讀行研報告中得出結論,我們究竟是否可以從行業中掙到錢,是怎麼掙錢的,能掙多少錢,什麼時候才能掙錢,以及掙錢有沒有風險,行業監管會不會忽然不讓你掙錢了。第二,行業研究包含的內容市面上行業研究的方法論也比較多,不過大體上邏輯都是相通的,一般包含的有行業整體的概述(宏觀政策啊產品啊blabla),行業近幾年的經營狀況(營收啊利潤啊blabla),行業所處的產業鏈的位置,上下游的行業狀況,行業內目前的競爭情況,幾大龍頭企業的概述,經營情況,行業目前發展的障礙,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再總結一下,就可以了。第三,行業研究報告究竟有沒有用作為一個行研狗,答案當然是“Yes”沒有第二選項!!不然你以為我們起早貪黑熬到禿頭為了什麼!【不不不這只是玩笑,我司年輕貌美的人設還是可以保持的從諮詢公司的付費報告的角度看,他們為客戶提供的是專業定製化的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如果報告沒有用企業幹嘛給他們那麼高的費用。從公開的免費報告角度看,無論是諮詢公司還是金融機構,雖然出具的報告可能已經有過期之嫌,但是基本的方向和概述是沒有問題的,大公司信譽會保證出具的報告有一定的可信度,換句話講,就算那個寫報告的人不想吃行研這口飯了,公司還是要混下去的嘛。當然了,這些出具報告的機構尤其是金融機構,由於客戶的種種原因,往往屁股坐的都是歪的,吃瓜群眾看了報告掏錢投資的時候還是最好……先算一卦?

  • 3 # Becomewiser

    前言

    行業知識是產品經理知識體系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此前我更多的是在實際工作中去了解一個行業。這種方式低效也缺少條理,這個過程應該是前置的。行業的宏觀因素會影響到微觀的執行,到了產品設計這一環會具象成業務規劃、版本計劃、需求優先順序等。

    撰寫本文的目的是想試著提煉行業認知的方法,其次也想從行業的角度談談自己受到的啟發。

    為什麼要進行行業認知

    行業認知能夠提升產品的業務理解、抽象能力,以及個人的競爭力

    業務理解能力,可以從企業的盈利方式、上下游各方的訴求、產品自終端至使用者的各個環節等方面進行加強。在終端至使用者的環節,不僅是熟悉使用者側的流程,還應該瞭解背後系統的制約。

    產品抽象能力則依賴於業務的理解能力,抽象能力強指的是所設計的系統耦合性低、重用性、延展性強。

    至於競爭力的方面,則在文章《踏入產品領域時回答的為什麼,你的答案變了麼?》中已經進行過闡述了。

    行業認知的方法

    圖1-行業認知的方法

    行業認知我劃分為了3個步驟,分別是行業是什麼、行業的概況、當前行業的玩家,基於這3個步驟形成思考脈絡、延展問題。

    1、行業是什麼

    1-1、認知目的

    初步瞭解這個行業,解決的是認知廣度問題。

    1-2、認知方法

    圖2-行業是什麼

    這個部分產品經理會比較熟悉,在產品體驗、競品分析、產品策劃時都會遇到。

    為什麼這個行業能夠存活,則是對“行業是什麼”的輔助解釋,它回答了行業解決使用者什麼問題,又依靠什麼盈利。

    在瞭解盈利方式之前,筆者建議先了解行業的供需關係,界定分析目標(企業/產品)當前所在的位置,再結合業務與上下游的互動進行探究。

    圖3-行業的供需關係

    圖3是自供給方至需求方的正向關係圖,在實際過程中會有交叉、雙向的關係,在這裡提供給朋友們進行參考。

    2、行業的概況

    2-1、認知目的

    從宏觀層面去了解行業的上升空間以及受制約的因素,從市場的生命週期去理解企業策略、產品規劃。

    2-2、認知方法

    2-2-1、PEST分析模型

    名詞解釋:

    PEST分析模型是對影響行業的四類主要外部環境因素分析的方法,這四類因素分別是:Political-政治、Economic-經濟、Socialcultural-社會文化和Technological-技術。

    圖4-PEST模型的政治因素

    (1)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方面,我主要會閱讀國家和行業的相關政策,瞭解這些政策對行業起促進還是抑制作用。政策查閱的維度中必選的是行業的准入門檻以及行業的監管政策,這是直接影響行業變化的兩個因素。

    行業的准入門檻高,會增加行業的壁壘。而監管政策主要影響行業的業務範圍,從而影響其收入。下圖是以保險行業為例,解釋政策對行業准入門檻以及業務範圍的影響。

    圖5-保險行業受政治因素的影響

    (2)經濟因素

    圖6-PEST模型的經濟因素

    圖6中的維度推薦,可以根據目標擴大或縮小了解的範圍。關於經濟資料的檢索,在這裡推薦:國家統計局,在網站上能夠檢索到實時、準確、免費的資料。

    國家統計局網址:http://data.stats.gov.cn/

    從國家各個產業的收入佔比及增幅、行業增長速度,可窺見行業的上升空間;人均的純收入水平與使用者消費偏好,可以瞭解產品能夠佔據的大概份額。

    (3)社會文化因素

    名詞解釋:

    社會文化因素,指的是人口環境和文化背景。人口環境主要包括人口規模、年齡結構、人口分佈、種族結構等因素。文化背景包括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居民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審美觀點、價值觀念等。

    圖7-PEST的社會文化因素

    社會文化因素方面,我們應將範圍縮小至行業或產品的目標,這一因素偏向於使用者研究,在查閱對應資料的時候,不妨也檢索一下所研究行業的使用者畫像。

    (4)技術因素

    技術因素,是很值得深入研究的方面。5G時代就要來臨了,它會給各行各業帶來怎樣的影響,是否會像4g之於3g一樣,帶來難以想象的改變?由於我並沒有更好的見解,所以並未做更多的闡述。我們能做的事是接受變化、迅速響應變化,並且不斷的更新自己。

    2-2-2、生命週期定價法

    名詞解釋:

    生命週期定價法是藉助產品生命週期而幫助企業制定定價策略的定價方法。

    這個分析方法將市場的生命週期劃分為了4個階段:引入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產品經理應參照不同階段的重心有目的性的設計產品。

    3、當前行業的玩家

    3-1、認知目的

    瞭解行業市場的集中度以及競爭關係,從企業上下游的合作關係去理解業務互動以及盈利方式。

    3-2、認知方法

    3-2-1、供需關係

    供需關係指的是市場的供給方、中介方以及需求方,從這三個部分向下延伸瞭解。下圖圖7是根據供需關係列出的保險行業玩家,供大家參考。

    圖8-保險行業的供需關係

    3-2-2、波特五力模型

    波特五力模型名詞解釋:

    波特五力模型由邁克爾·波特於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他認為行業中存在著決定競爭規模和程度的五種力量,這五種力量綜合起來影響著產業的吸引力以及現有企業的競爭戰略決策。五種力量分別為同行業內現有競爭者的競爭能力、潛在競爭者進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購買者的討價還價能力。

    圖9-波特五力模型

    波特五力模型是市場關係的進階模型,它主要用於分析當前的競爭態勢和應該制定怎樣的戰略。在這裡我將波特五力模型拆解為兩個部分:競爭對手以及競爭強度,競爭對手用於瞭解市場的玩家,競爭強度用於瞭解當前的競爭狀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吃什麼能補充葉黃素?而葉黃素哪個品牌好呢?我給爺爺拿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