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這位怪咖

    從新中國成立到上世紀80年代末,是國有博物館藏品增長的爆發期。很多散落民間或流失海外的國寶重器,都是在這一時期以政府收購的形式入藏各大博物館。作為國內規模最大、藏品最多的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一直是收購“國寶”的中堅力量。自建院以來,故宮博物院共收購各類文物16.5萬餘件,其中一級文物就有2700件。而時間最早、也是最為人們熟知的一次文物收購,便是1951年由國家撥款48萬元港幣,購回兩大傳世名帖《中秋帖》和《伯遠帖》。

    2003年,故宮博物院呼叫文物徵集專項資金2200萬元,在嘉德春拍上收購隋人書《出師頌》,這一大手筆收購在海內外轟動一時。

    一 博物館高價購藏文物的原因

    博物館斥資購買文物,意在何處?這是一個值得人們深思的問題。我們可以透過對北京故宮博物院購藏的《出師頌》和上海博物館購買的《淳化閣帖》加以研究和分析,以此瞭解博物館高價購藏文物的重要原因。

    第一,博物館購藏的文物都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並且博物館來說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出師頌》是距今1500年前隋代書法家索靖留世墨跡孤品,是歷代皇家收藏的國寶,也是罕見的精品。該作品確為見於歷代著錄的《隋人書出師頌卷》,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是歷代卓有影響的國寶級文物;加之該作品原為清宮舊藏,後流散於社會,是重要的宮藏文物。現故宮收藏的書法作品不但數量豐富,而且幾乎囊括各個時代、時期所有重要書法家、書法流派的典型作品,堪稱體系完備,但目前收藏的隋代書法作品僅有“隋人寫經”一件,其歷史、藝術價值與《出師頌》無法相提並論。為此,《出師頌》的收藏對故宮來說具有不可替代性和唯一性。而《淳化閣帖》在中國書法傳承歷史上,有著特殊重要的地位。存世最善本《淳化閣帖》[2]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法帖合集,它收錄了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書法墨跡,基本將宋以前書家名作一網打盡,具有重要的文化藝術內涵和歷史價值,是中國的國寶。

    第二,博物館購藏的文物都是流傳有序的。藝術品的出身和傳承對藝術品收藏是非常重要的。《出師頌》是流傳千餘載、兩度為皇室收藏的國寶。據嘉德古籍善本部主管拓曉堂先生介紹,《出師頌》上沒有作者的落款,所以真正書寫的年代不詳。但是這幅作品一直流傳有序,在明代就已經被考證為晉代索靖的作品,一直流傳至今。[3]《淳化閣帖》這4卷(有北宋人的墨汁跋語及印章)也是流傳有序的:它原為南宋、賈似道等大家收藏,元朝被大畫家趙孟頫收藏,入清為諸多大收藏家孫承澤、安歧、李宗瀚、李瑞清等遞藏,民國為周湘雲、蔣祖詒、吳普心所遞藏,都有印記為證。20世紀40年代曾經在上海出現過,後來就流出國門。直到20世紀80年代,出現在香港的一次藝術品拍賣會上,美籍猶太人安思遠以30萬美元拍下,從此《淳化閣帖》又一次遠去異國他鄉,直到上海博物館2003年購回,才使它結束了流離顛簸的命運。

    第三,博物館非常重視收藏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對於收藏的重要缺環,博物館非常重視。《出師頌》作章草書體,北宋著名文物鑑賞家黃伯思在其著作《東觀餘論》中詳細論述了章草的發展演變,指出“(此種書體)至唐人絕罕為之”,這一方面為《出師頌》的鑑定、斷代提供了依據,同時也充分顯示了早期章草書法作品的珍貴性。因此,收購《隋人書出師頌卷》有利於加強故宮藏品中隋代書法這一書法史上的重要環節,對於故宮隋書法收藏和展覽的完整性及系統性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第四,人的感情因素對藝術品收藏也是至關重要的。故宮對其散佚的清宮珍藏有著獨特的感情。故宮博物院歷來的文物徵集方針是“徵集原清宮遺散在外的文物和各藝術門類的精品”。例如,《出師頌》原為清宮的舊藏,與故宮有著特殊的淵源,而且對故宮收藏的序列的完整性有著重要的意義。而上海與《淳化閣帖》是有歷史淵源的,上海對其有特殊的感情,這也是他們購藏的重要原因之一。從北宋開始直到清代,《淳化閣帖》的翻刻本不計其數。明朝時期,僅有3個版本的《閣帖》是根據宋拓本翻刻的,其中有兩個出於上海:一為豫園主人潘允端兄弟,一為開創顧繡的顧家顧汝和刻本,顧家的刻本是借潘家所藏的南宋紹興國子監本翻刻的。這兩個翻刻本後來還被許多人再翻刻和翻櫻另外一本是甘肅的肅府本,依據的是北宋《淳化閣帖》祖刻本。最好的當然是北宋祖刻初拓本,曾於清康熙時入藏宮中,乾隆時曾翻刻,但後來與圓明園一起被焚燬了。如今上海博物館收藏的,乃是世上僅存的祖刻本《淳化閣帖》。

    第五,博物館購藏文物還有著特殊的因素。由於《淳化閣帖》在中國書法藝術歷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當前藝術市場的因素和市場經濟的規律的制約等等因素,美國收藏家安思遠出此高價,上海博物館以15倍的價格購回了《淳化閣帖》,也是有道理的。況且此前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比利時的博物館、日本的藏家以及中國的一些拍賣行等都想要這一閣帖,出價均不低於這個數。而安思遠願意讓它迴歸到故里,表明了他對中國文物迴流的支援,這也避免了中國的文物的流失,對中國文化遺產的保護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六,高階藝術品的價格現象和購買心理的因素。上海博物館以450萬購買《淳化閣帖》,這與高階藝術品的特殊的地位以及藝術家的品牌效應有著重要的影響,此時藝術品的價格不是主要的因素,重要的是藝術品的質量和信譽。

    第七,藝術品收藏對博物館的重要性。哈羅德·澤曼[Harald SZEEMANN]曾經說過:“博物館是藝術的殿堂。”[5]博物館在文化藝術的傳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收藏作為博物館的中心任務,對博物館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藏品之於博物館如同血液之於人的生命一樣不可缺少。因此,收藏是美術博物館之所以成為美術博物館的基礎,同時又是一項需要永久不間斷進行的工程。美術博物館的一切活動,包括陳列展覽、學術研究、美育教育直至美術博物館自身的宣傳與推廣,均是建構於藏品的基礎上的。為此,各博物館對藝術品收藏都特別重視,尤其是對博物館的收藏系列的完整性特別重要的。

    第八,文物收藏的社會意義以及歷史意義。博物館以高價購買文物具有深遠的意義。因為這不僅僅是文物、是學術資料、是藝術品,更重要的還是一份感情,一份對民族、對列祖列宗的感情,以及對子孫後代的責任心。它們的返歸實現了民族的又一個文化夙願,同樣也顯示了我們民族的尊嚴,增強了民族自信心。並且對於梳理文物的悠悠源頭、綿綿根脈以及發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2 # 淺草堂

    國博、故宮包括像上海博物館這些大博物館,就像一個國家的視窗,展示的不僅是文物,也是形象,所以會選配很多國寶重器精品陳列。

  • 3 # 寒楓文化

    一、文物肯定不是全部從地下挖出來的。

    二、文物多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中國歷史悠長,古代文明文化發達,朝代眾多,代代相傳,代代積累,這是文物多的原因之一。

    2、中華民族文化藝術歷史悠久,博大精深,這是文物得以不斷創造和傳承的基礎。

    3、中國古代文人、畫家、韋法家、發明象人才輩出,創造了數量龐大的藝術品。

    4、自秦統一中門當幾幹年以來,歷代君王重視文化,鼓勵文化藝術創作,喜歡並收集藝術品,這也是文物多的原因。

    5、最重要的一點是:新中國成立後,歷屆政府高度重視文物工作,出臺系列的法律法規,加強文物的保護,嚴厲打擊盜、偷、非法買賣文物籌違法犯罪行為,使得文物得到很好的保護。

  • 4 # 文蹤旅跡

    以中國國家博物館為例,它的館內藏品來源主要有國家調撥、社會捐贈、組織徵集、考古發掘等幾種途徑。中國國家博物館建館是世界建築面積最大的博物館,也是中國甚至亞洲水平最高的考古博物館,總建築面積近20萬平方米,展廳數量48個。此館始建於1912年,原名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原本是兩個館,一個是中國歷史博物館,一個是中國革命博物館,2003年2月28日兩館合併,掛牌正式成立中國國家博物館。

    從1840年到建國後,幾乎所有近現代歷史文物都彙集於此。所以國家大規模的調撥奠定了國家博物館藏品的基礎;多年來,國家博物館積極開展各種方式的文物徵集工作,每年都有可觀的文物被收入館中;另外海內外各界藏家大約5000多人的捐贈也為藏品的增加添磚加瓦;同時國家博物館還透過向國家財政申請重點文物徵集經費等方式,透過回購、拍賣徵集館藏缺項,充實展覽陳列內容。現在館藏文物達到100多萬件,其中藏有八件國寶,使其他博物館難以望其項背。

    中國國家博物館遵奉竭誠為公眾服務的宗旨,以徵集、保管珍貴歷史文物、舉辦高水平的文物與藝術展覽、開展文物、考古、博物館學及文物科技保護研究為基本職責,在中國的文物博物館領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國家博物館也一直的努力透過向公眾全面、系統地介紹中國歷史與文化,加深各文化間的理解,促進國際之間的文化交流。

    以故宮為例,它壯觀貴美的建築自身就是一座非常珍貴的歷史文化遺存(文物),它館藏的1807558件(套)藏品,大多數來自於清宮舊藏,還有一部分來自社會捐贈,也有很少一些來自出資購買等等。故宮掌門人曾經說過:我們每一件藏品的來路都是清楚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工程招標是否能中標賣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