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水洛卿

    從《三國演義》來看,應該是諸葛亮吧,畢竟是劉備三顧茅廬親自請來的,得來不易,所以會更珍惜一些,也會多信任一些。

  • 2 # 寒鯤

    龍鳳二人共事劉備時間短促且分隔兩地,少有意見相左的機會

    在建安十三年(208)赤壁戰後到建安十六年(211)劉備入蜀之間,是諸葛亮與龐統共同在荊州輔佐劉備的時期,也是二人唯一有可能發生所謂意見相左的時期。而此時,諸葛亮雖然也是軍師中郎將,但卻外派駐紮在臨烝(湖南衡陽)督管荊南三郡的內政後勤事務,龐統則在劉備身旁歷任治中從事與軍師中郎將,在劉備的荊州治所公安、江陵(均在今天的湖北)。建安十六年(211)劉備入蜀到建安十九年(214)龐統戰死,龐統隨軍入蜀,一直在劉備身旁,而諸葛亮則與關羽留鎮荊州江陵,二人又是天各一方,各忙各的。在軍務政務繁忙的亂世,面對赤壁之後驟然崛起的劉備軍形勢,劉備遇事直接問計於葛龐之一便可,全無讓葛龐二人進行異地書信討論或把諸葛亮召到身邊討論軍國大事的必要。所以,六年間,葛龐二人很難有意見相左可供劉備選擇的機會。

    龍鳳二人分管不同業務,業務領域少有交集,自然少有意見相左的機會

    諸葛亮與龐統雖然都在這一時期擔任軍師中郎將,官職雖然相同,分管業務可未必相同。從諸葛亮在這一時期的履歷來看,劉備對諸葛亮的定位似乎是蕭何式的足兵足糧負責人,是主管後方後勤的:前三年主管相對於江陵抗曹前線的荊南後方、後三年主管相對於益州前線的荊州後方。而龐統則是一直在劉備身邊出謀劃策並沒有主政一方的主政權力,前三年在江陵為劉備主持州政出謀劃策,後三年在益州為劉備征討益州出謀劃策,更像是張良那般的定位。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三國志》中對於諸葛亮被派駐荊南,用的動詞是“使督”,也即全權委任諸葛亮督理荊南三郡的軍務,換言之,龐統是無權插手諸葛亮分管的荊南三郡的,且諸葛亮也不必把荊南三郡的業務決策提交到江陵來討論,否則何必大老遠地跑到臨烝常駐呢?

    在演義的敘述中,軍師給人以是一種天天圍著主公轉的顧問形象,實則不然,無論是軍師中郎將、軍諮祭酒還是長史、行軍司馬,這些個職位都是既可以外派到地方代表主公督管一方軍務,又可以坐鎮主公治所分管不同事務的,並不僅僅是個逍遙的顧問,更沒有多少時間精力投入到決策討論之中。主公(或者說府主)只會針對性地找分管某一方面的“軍師”來問計決策,並不會展開頻繁的軍師顧問團大討論。

  • 3 # 楊雲翼

    從軍事理念來看:諸葛亮用正,惶惶正道,以法制治理軍隊,出征往往走大道,穩紮穩打,步步為營,誰也別想佔他便宜,只要對方主帥頭腦發熱和諸葛亮打野戰,則必輸無疑;龐統用詭,善用奇謀,而且相對沒有底線。如果劉備需要開拓,則是大方向得聽諸葛亮的,小方向聽龐統的,即涉及到戰略和道義的聽諸葛亮,涉及戰術層面的,可以聽龐統的。

  • 4 # 康夫大大

    意見不統一的話必然各人有各人的考慮,劉備又不是沒有主見的人,自然是誰的意見最符合自己當時的心意就聽誰的;事實上像龐統自己都通常會講現狀分析後提出好幾種可行方案來供劉備選擇,待劉備選擇後再提供具體實施方案,不會把出路侷限在一條路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澳洲技術移民,職業評估的週期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