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jianxing2000
-
2 # 兒科恩銘
許多朋友想不通,一個小小的“感冒”就要花費幾十萬的治療費用,甚至有的人因為“感冒”而丟掉了性命,這是什麼情況?難道現代醫療對感冒這樣的“小”問題都束手無策了麼?難道醫生連個“感冒”都看不好了?
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的簡稱。感冒分成普通感冒和特殊型別的感冒。流感就是特殊型別的感冒。之所以我們把流感列為特殊型別的感冒,是因為流感病毒毒力強大,狡猾多變。當機體缺乏對流感病毒的免疫時,流感病毒迅速侵襲人體後大量複製並釋放毒素,這些毒素使得人體出現膿毒血癥,造成人體多系統及器官的功能損傷,繼而威脅到生命安全。
因此及時的發現流感並採取有效的措施預防流感病毒複製非常重要。神經氨酸酶的抑制劑就是起到這樣的作用,及時的發現流感病毒中的神經氨酸酶這個結構,然後定點的結合,阻止病毒進行下一步的複製繁殖。從而控制病程向好的方面進展,不至於越來越嚴重。
普通的感冒毒力弱,傳染性低,通常一週左右時間即能痊癒。由於其致病菌非單一的病毒構成,不同的病毒也可以出現變異的情況,因此沒有特效的感冒藥。市面上的大多數感冒藥都是以對症處理為主,“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並不能直接殺滅感冒病毒。治癒感冒主要還是靠提高自身的免疫功能。免疫力強了,感冒自然不會糾纏不休了,您說呢?
-
3 # 深讀影片
流感為什麼會致命,得知道什麼是流感?
流感,全名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和流感這貨關係最緊密的兩個詞,就是“傳染”和“死亡”了。
要說這流感,就得從流感病毒說起。
流感病毒是一種RNA病毒,那點罪惡的遺傳物質都在RNA上,外面套了件蛋白質外套,外套上長滿了各種突起,騷氣異常,活像個刺蝟。
流感病毒家族那可是個大家族,大致分為甲型,乙型,丙型三種流感病毒,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甲流,乙流和丙流的元兇,其中惡名最大的就屬甲流病毒!
那些耳熟能詳的禽流感啦、豬流感啦、還有那些經常上新聞聯播的H7N9、H5N1等等,統統都是甲流病毒惹的禍。傳染性最強,致死率最高!
乙流病毒,目前只分成了山形株和維多利亞株兩種型別,作妖的能力比起甲流遜色不少。
丙流病毒,家道中落,人丁不旺,法力一丟丟,也就比普通感冒難搞那麼一點點啦!
人被流感偷襲,2到4天后才會出現症狀。
最常見咽喉痛、咳嗽、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可能伴隨發熱、頭痛、全身痠痛、乏力、食慾減退等全身症狀。
還可能會出現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症狀。
感染流感病毒後,注意休息,好好養病,大部分人一兩週後就會慢慢痊癒。
但如果你感染的病毒極其兇殘,免疫系統對它束手無策,那你就攤上大事了。
輕者搞出個肺炎,重者會搞出來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休克、多臟器功能衰竭等。
回覆列表
流行性感冒又叫“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的特點,主要透過空氣中的飛沫、人與人的接觸以及被汙染物品傳播。冬春季節是流感高發時間段,很多人都會受到流感病毒的侵襲,導致高燒、咽痛、乏力以及全身肌肉痠痛。
雖然大多數人難受一段時間後就自行痊癒了,但也有一些病人會持續加重,出現白肺、氣管插管機械通氣、甚至人工肺,最後因此失去生命,這些人中不乏自認為身體強壯的中年人。相關資料顯示,罹患季節性流感的病人大多表現為輕症,住院率為常駐人口的0.1%。
其中,約5%~10%的患者需要入住I C U,住院患者的死亡率為4%, I C U患者的死亡率為20%~25%。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全球每年流感的季節性流行都可導致29~65萬人死亡。關於流感致命的原因及預防方法,詳細介紹如下:
流感的攻擊性更強與普通感冒不同,流感的攻擊性更強,患流感後多會出現高熱(可伴有寒顫),而且發熱的持續時間長,會出現頭痛、全身肌肉痠痛以及乏力等明顯症狀,有些患者會合並肺炎、中耳炎、心肌炎、腦膜炎或腦炎,嚴重時會出現呼吸衰竭、急性壞死性腦病、膿毒性休克以及多臟器功能不全等嚴重臨床症狀。
免疫力低下者容易發展為重症普通人患流感後一般會在1~2周內產生抗體,然後逐漸恢復健康。但如果是免疫力低下或有免疫缺陷的人群患上流感,就有可能發展為重症。一般來說,以下人群是流感的高危人群:1)年齡小於五歲的兒童,尤其是不滿2歲的嬰兒;2)年齡大於等於65歲的老年人。
3)患有以下疾病或出現相關狀況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不包括高血壓)、腎病、肝病、血液系統疾病、神經系統和神經肌肉類疾病、代謝及內分泌系統疾病、免疫功能抑制的疾病(如應用免疫抑制劑或H I V感染造成的免疫力低下者);4)肥胖者,體重質量指數超過30;5)妊娠期婦女。
流感病毒感染會誘發合併其它型別病原菌的感染流感病毒的感染通常會成為其它感染的“啟動因子”,感染流感病毒後呼吸道上皮細胞脫落會造成粘液纖毛清除功能喪失、基底膜暴露、上皮細胞因子反應減弱。也就是說,人體的保護屏障受到破壞,而且流感還會導致機體免疫功能出現改變,更容易引發細菌和真菌感染,所以流感合併症很多。
一般來說,患流感後如果出現以下症狀,就要考慮重症的可能:持續高熱超過3天、伴有劇烈咳嗽、咳膿痰、血痰或胸痛;神智改變:反應遲鈍、嗜睡、兒童出現躁動、驚厥等;呼吸頻率加快(超過30次/分鐘)、呼吸困難、口唇發紫;嚴重的腹瀉嘔吐,身體出現脫水症狀;合併肺炎;使原有基礎病明顯加重。
20世紀初的西班牙大流感1918年爆發的流感在全球範圍內奪去了約40,00萬人的生命,由於該病毒最早出現在西班牙,所以又叫“西班牙大流感”。美國科學家時隔90年再次進行了相關研究,發現該流感病毒至今仍具有強大的殺傷力和致命性。科學家在冷凍的屍體中培育了1918年流感病毒,然後將它與普通的人類流感病毒(K173)進行比較,實驗物件則是一群猴子。
研究報告指出,被植入1918年流感病毒的猴子在24小時後發病,其表現為精神委靡,而且不想吃喝,且不停地咳嗽、流鼻涕,而感染K173病毒的猴子沒有上述嚴重症狀。8天后,對這些猴子的屍體進行解剖研究發現,感染1918年流感病毒的猴子體內病毒擴散到了心臟和脾部,而肺部也遭受了損害。在感染後的6~8天,感染病毒的肺部組織已覆蓋肺部的60%~90%,而且充滿了血水之類的粘液。
與1918年流感病毒不同,感染K173病毒的猴子在6~8天就已出現自我恢復跡象。1918年流感病毒的可怕之處在於它會使人體免疫系統的一部分不再抵禦病毒的侵襲:一部分免疫系統在病毒來襲時會萎靡不振,消極應對;另一部分免疫系統則會沒日沒夜地拼命抵抗。研究表明,1918年流感病毒有很強大的進攻性,其繁殖及在體內擴散的速度很快,從而會引起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
兒童流感的特點及防治兒童是流感的易感人群,成年人流感發病率在5%~10%,兒童高達20%~30%,所以一般推薦6個月~5歲的兒童每年都接種流感疫苗。由於中國大眾普遍對流感疫苗不夠不重視,所以流感疫苗的接種率不高。
患普通感冒時,患兒主要表現為低熱、打噴嚏、流鼻涕等症狀,發熱一般不超過三天,症狀的持續時間也不超過一週。與普通感冒相比,流感患兒起病更快,而且高熱更加多見,最高時可達39~40℃,全身症狀比較嚴重,經常出現畏寒、寒戰、肌肉痠痛、腹瀉、腹痛等症狀。
與成人相比,幼兒患流感更容易出現重症和危重症,一旦診斷為流感要積極進行抗病毒治療,在出現症狀後的48小時內進行抗病毒治療效果最佳。口服奧司他韋是目前治療小兒流感的首選藥物,對於一歲以下的寶寶及不方便口服藥物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還可選擇帕拉米韋注射液靜脈輸液對抗病毒,用藥時應根據患者體重給藥。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流感引起的咽喉腫痛可能比流感本身的症狀更加兇險,因為這可能導致呼吸道阻塞,存在致命風險。雖然流感導致咽喉腫痛的情況不多見,但出現後往往會迅速發展,甚至成為一種嚴重併發症,所以在出現咽喉腫痛後要引起足夠重視,積極配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