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情感小課

    一個孩子如果不在別人面前表達自己的意見,會有幾種情況。

    一是性格使然。

    有的孩子天生喜歡安靜,不愛輕易表達自己的意見,而更喜歡聽著別人的意見悄悄地調整著自己努力的方向。

    這些孩子屬於內向型的孩子,對於這樣的孩子,父母往往會有一個錯誤的認知,覺得只有外向型的孩子才好,很活躍,又能表達自己,因此總是會提醒自己的孩子,“不愛說話的孩子沒人喜歡”“你這個樣子將來怎麼和人打交道?”等等。正因為父母對孩子內向性格的不接納,所以會讓孩子感覺自己是一個很差勁的人,而孩子又對自己的性格無能為力,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呢。

    其實,每一種個性都有其好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所以,做為家長要做的,就是去看到孩子個性中的優勢一面,比如內向的孩子做事、說話都會很穩,沒有十成的把握他們不會冒然行動,這既是孩子的一個特點,在某些時候也會是非常棒的優點。

    所以,父母要在肯定的基礎上再去引導孩子外向活潑的一面就好了,但千萬不要強求把你的孩子打造成一個完全外向的孩子。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和做法,那很有可能會讓孩子本身具有的優勢一面被埋沒,而另一面也不會突出,更可能會在父母這樣的“培養”下,讓孩子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信心全無。

    二是,父母不允許孩子犯錯。

    一般來說,當一個孩子在別人面前總是唯唯諾諾時,一個極大的可能就是有一個追求完美、極為嚴苛的“負責任”的媽媽。總是會不斷地糾正孩子說話、做事,告訴孩子你這樣不行、那樣不是,在孩子犯了錯誤時,不是指責就是打罵,再不就是給孩子臉色看、講一大通道理教育孩子。這樣,就會讓孩子很小心翼翼,恐怕說錯一句話、做錯一件事而受到指責。所以,他們為了不受到這種傷害和打擊,乾脆選擇不說。更要命的是,這樣時間久了,孩子的自信便被父母的嚴厲給打壓沒了,他們不知道哪句話該說,哪件事可以辦,而在不得不說的情況下,就會出現唯唯諾諾的狀態。

    如果你反思之後發現確實是有這樣的情況,就要調整自己,而不是想如何引導孩子更加Sunny和積極。允許孩子犯錯,允許孩子表達出不同的意見,即使說錯了,做錯了,平靜地接納,找出孩子說的對、做的對的方面給予認可,並鼓勵孩子再試。

    因此,不論是哪種情況,孩子當下的狀態都與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和做法有著很大的關係,所以,去反思自己、改變自己是關鍵。給孩子一個寬鬆的環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包容和接納,讓他知道不論他表達了什麼樣的觀點都是被允許的,孩子慢慢就能敞開心去說出自己的意見了。

  • 2 # rainbowzhong

    不知道孩子多大了,想必這樣的性格與家長日常的管教方式有關,總是說“不”,不允許這樣,不允許那樣,這樣不行,那樣不可以……長期這樣的結果就是要麼孩子唯唯諾諾,什麼都不敢自己做主,要看父母的臉色,要麼極度叛逆,難以管教。

    建議家長換一種方式和孩子交流,對於家長不希望孩子做的事情,第一不要輕易說不,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想法,即使可笑荒唐,也儘量保護孩子的自尊,在安全的範圍內讓孩子充分體驗。這樣孩子才能在他不斷的試錯過程中獲得自己的經驗,從而獲得自信。

    第二要變通溝通方式,對於必須說的不,可以換成“媽媽建議你xxx做,你先試試看?”。

    第三鼓勵孩子多嘗試,對孩子要求不要過高,一點點進步就要鼓勵,同時,去發現孩子真正擅長的地方,用他的擅長去鼓勵他,激勵他!慢慢的孩子就會恢復自信。

  • 3 # 陽光味道正面管教

    孩子的性格總是唯唯諾諾,不自信。當我們說這句話的時候,你是不是注意到了,其實我們總是傾向於給孩子的行為以及表現貼上一些標籤。如果你想你的孩子自信,變得不唯唯諾諾,作為家長的你首先不要在人前人後,在孩子面前,在孩子的背後貼上標籤:不自信,沒有主見,唯唯諾諾。

    不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標籤,都會阻礙家長和孩子,對自我認知的體驗和表達能力。要讓孩子知道你就是你,而不是你是什麼,才能真正增強孩子的歸屬感和價值感。

    除了不給孩子貼標籤,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給孩子及時的鼓勵。阿德勒學派的心理學家魯道夫德諾克斯說:孩子們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你要相信再糟糕的情形都有值得鼓勵的地方。

    鼓勵,是一個過程,是向孩子表明那種能讓他們知道自己足夠好的愛。

    鼓勵,讓孩子知道自己做的事與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是兩回事的。

    鼓勵,能讓孩子知道父母不帶任何評判的,重視自己,就因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

    透過鼓勵,你能教會孩子犯錯誤,只是學習和成長的機會,而不是應該感到是羞恥的事情。

    你還會擔心孩子唯唯諾諾不自信了嗎?撕掉標籤,給他及時的鼓勵吧。

  • 4 # 清雪秋知

    多鼓勵啊 我是個幼師 有很多孩子就是這種信格 我小時候也是 最初都是膽子小 不適應 當然有很多小孩就是如此平靜 但對於膽子小不適應的 讓他們得到理解就好了 多關注 多鼓勵 譬如我班上有個小孩 我讓他去拍鼓 他是拒絕的 最後我看他看別的小孩都去了 有些動搖 再鼓勵他 他就去了 還有的小孩早上不吃飯 中午不吃飯 把飯拿到他跟前 哇哇大哭 我一直用平和的語氣跟他溝通 不確定會成功 只是耐心的動用著我渾身細胞去鼓勵他 和他聊天 聽聽他的小肚子 說小肚子跟我說悄悄話了他說餓死了 然後一邊聊他一邊開心吃 多幫他跟人接觸 教會他禮貌用語 打招呼 引導他 多和他聊天 看看他在想些什麼 瞭解他內心不輕易說出來的心思

  • 5 # 侯媽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孩子就是父母打造出來的產品,什麼樣的父母培養什麼樣的孩子,家庭教育決定孩子品格的養成,父母都希望自己培養的孩子能夠優秀,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但很多父母沒有學習過如何教育孩子,對孩子的教育也是一知半解,不知道怎樣正確地教育孩子。這位父母說自己的孩子“孩子的性格總是唯唯諾諾,不自信”,父母怎樣才能培養一個自信的孩子呢?侯媽專注親子教育十幾年,現在教父母如何幫助唯唯諾諾的孩子變得自信。

    1. 父母要誇獎和鼓勵孩子,多對孩子作正面的評價,不否定孩子,對孩子做的事情要多給正面的暗示,幫孩子樹立信心。

    2. 母要給孩子營造好的家庭氛圍,家庭成員關係良好,給孩子培養成性格開朗的人。

    3. 父母管教孩子不能嚴格,要寬鬆管理,否則培養出來的孩子呆板沒有創造性;父母對孩子自己能夠決定的事情不要去幹涉,培養孩子的主見性;父母對於孩子自己的事情他自己去處理,要相信孩子,有些父母對孩子不放心,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幫他處理,結果造成孩子沒有獨立性,對父母嚴重依賴。

    4. 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加以培養,當孩子有了自己的才藝時,孩子與人交往時就能展示給別人看,讓孩子有自信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神之路怎麼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