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3
回覆列表
  • 1 # 魔女鏘鏘鏘

    人們常說一句話,叫“人有七情六慾”。那麼七情六慾都包括哪些“情”和“欲”呢?

    “七情六慾”泛指人的喜、怒、哀、樂和嗜慾等。出自《飄蕩的塵埃》:“項英不是神仙;也不是木頭;而是一個具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慾的活生生的人;是個既有優點又有錯誤的人。”

    其實,不同的學術、門派、宗教對七情六慾的定義稍有不同。但是所有的說法都承認七情六慾是不可避免的。

    醫家-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欲。  

    六慾:眼、耳、鼻、舌、身、意。  

    佛說-六識 眼、耳、鼻、舌、身、意  

    產生六塵 色、聲、香、味、觸、法  

    故有七情 喜、怒、哀、樂、愛、惡、欲  

    《佛學大詞典》 七情,指一般人所具有之七種感情:喜、怒、哀、懼、愛、惡、欲。六慾,據大智度論卷二記載,係指凡夫對異性所具有之六種慾望:色慾、形貌欲、威儀欲、言語音聲欲、細滑欲、人相欲;或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慾。今所用‘七情六慾’一語,即套用佛典中之‘六慾’,泛指人之情緒、慾望等  

    何謂七情?《禮記•禮運》說:“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可見,情是喜怒哀樂的情感表現或心理活動,而欲是七情之一。奇怪的是,佛教的“七情”竟與儒家的“七情”大同小異,指的是“喜、怒、憂、懼、愛、憎、欲”七種情愫,把欲也放在七情之末。中醫理論稍有變化,七情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這七種情志激動過度,就可能導致陰陽失調、氣血不周而引發各種疾病,令人深思的是,中醫學不把“欲”列入七情之中。  

    那麼,什麼是六慾呢?《呂氏春秋•貴生》首先提出六慾的概念:“所謂全生者,六慾皆得其宜者。”那麼六慾到底是什麼東西?東漢哲人高誘對此作了註釋:“六慾,生、死、耳、目、口、鼻也。”可見六慾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慾望。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於是嘴要吃,舌要嘗,眼要觀,耳要聽,鼻要聞,這些慾望與生俱來,不用人教就會。後來有人把這概括為“見欲、聽欲、香欲、味欲、觸欲、意欲”六慾。但佛家的《大智度論》的說法與此相去甚遠,認為六慾是指色慾、形貌欲、威儀姿態欲、言語音聲欲、細滑欲、人想欲,基本上把“六慾”定位於俗人對異性天生的六種慾望,也就是現代人常說的“情慾”。  

    現代人似乎更喜歡籠統地提“七情六慾”,而不把七情六慾作具體的區分。有一首流行歌曲,歌名就叫“七情六慾”,歌詞記不太清楚了,但有幾句印象很深,說什麼“醉了吧反正清醒更斷腸”,“陪你走過一段七情六慾全都品嚐/愛你的苦不要你扛淚不要你擋/七情六慾打翻/笑著哭哭著笑去想你的模樣 ……”具體哪七情六慾歌者雖然沒有說清楚,但卻把現代青年失戀後醉生夢死的心態和感覺唱得淋漓盡致、死去活來了。  

    說到這裡,情與欲似乎已經得到了統一。也就是說,情與欲是不能分開的,沒有情哪來的欲?沒有欲又哪來的情?沒有情,沒有欲,六根清淨,四大皆空,不食人間煙火,沒有兒女情長,沒有悲歡離合,這樣的人不是尼姑、和尚,就是神仙、鬼怪了。  

    由此觀之,七情六慾是人類基本的生理要求和心理動態,是人性基礎的基礎,是人人皆有的本性,也是人間生活的最基本色調。但人與人並不一樣,七情六慾的表現也就有五花八門,正所謂七情六慾人人有,千差萬別各不同。正因為如此,如何表現人的七情六慾,就成了文學藝術創作取之不盡的源泉和氣象萬千的話題。  

    然而情畢竟不等於欲,在現代漢語概念裡,情與欲還不完全是一回事。情主要是指人的情感表現,屬於人的心理活動範疇;而欲主要是指人的生存和享受的需要,屬於生理活動的範疇。

    有一句諺語說:情太切傷心,欲太烈傷身,說明情與欲分屬”於“心”與“身”兩個聯絡密切但又不同的領域。其次,情與欲互動互補,相輔相成,情可以生欲,欲也可以生情;欲的滿足需要感情的投入,而情的愉悅也有賴於欲的滿足。但如果非要對情與欲排個坐次,分個先後,不妨展開一場辯論,那麼正方和反方恐怕都可以振振有辭,說得頭頭是道,討論起來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熱鬧而有趣。不信你去問熱戀中的青年男女,他們雖說身臨其境,但肯定很難說清楚情與欲到底是怎麼個關係。文學藝術作品如果無情無慾,恐怕就不成其文學藝術了,但如果你想從文學藝術作品中找答案,可能就更撲朔迷離,雲遮霧障,稀裡糊塗了。  

    不過科學家已經有比較明確的說法。在我們生存的世界裡,可以把一切分為礦物、植物、動物三大類。礦物是沒有生命的;植物有生命但沒有欲覺,只有接受而沒有感受;動物有生命有慾望,而且知道“感受”。人是動物,當然具有求生存的基本慾望,所以孟子說:“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但人畢竟不是禽獸,而是高等動物,是“萬物之靈”,比起禽獸的慾望當然要高階得多,也就是說,人類不僅能接受資訊,感受資訊,而且還能因授受資訊而感動、激動、衝動,並理智地加以節制或處理,把動物的慾望發展到情感和理智的高度,而普通動物的慾望和感受只停留在本能的水平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文學藝術就是表現人的七情六慾的藝術。看一件文藝作品的精粗、雅俗與高下水平,有一個重要標誌,就是看作品表現人的七情六慾時,究竟達到了與時代相適應的情感和理智的何種程度或高度。

  • 2 # 小強子250

    七情六慾哈哈哈

    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

    六慾是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的生理需求或願望。

  • 3 # pan安小潘

    七情六慾是一個心理反應。

    七情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感情的表現或心理活動;

    六慾是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的生理需求或願望。

    不同學派對七情六慾內容的描述有所不同。

    七情按《禮記》的觀點指喜、怒、哀、懼、愛、惡、欲,按儒家的說法是喜、怒、哀、懼、愛、惡、欲,按佛教的說法則是喜、怒、憂、懼、愛、憎、欲,而醫家的七情是喜、怒、憂、思、悲、恐、驚。

    《禮記·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

    《三字經》:“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具。”

    中醫理論中,七情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這七種情志激動過度,就可能導致陰陽失調、氣血不周而引發各種疾病,令人深思的是,中醫學不把“欲”列入七情之中。

    六慾按《呂氏春秋》指由生、死、耳、目、口、鼻所生的慾望,佛教認為是色慾、形貌欲、威儀姿態欲、言語聲音欲、細滑欲、人相欲,也有說法是求生欲、求知慾、表達欲、表現欲、舒適欲、情慾。

    《呂氏春秋.貴生》首先提出六慾的概念:“所謂全生者,六慾皆得其宜者。”東漢哲人高誘對此作了註釋:“六慾,生、死、耳、目、口、鼻也。”後人將六慾概括為:見欲(視覺)、聽欲(聽覺)、香欲(嗅覺)、味欲(味覺)、觸欲(觸覺)、意欲。[1]

    《大智度論》認為六慾是指色慾、形貌欲、威儀姿態欲、言語音聲欲、細滑欲、人相欲,基本上把“六慾”定位於俗人對異性天生的六種慾望,也就是現代人常說的“情慾”。

  • 4 # 勤勞Q哥

    何為七情六慾?有很多種解釋,我認識七情六慾是指人們與生俱來的一些心理反應。所謂七情,就是指人的七種感情。最初,古人只說人有四種感情,就是在《中庸》裡出現過的“喜、怒、哀、樂”。

    後人解釋說,人遇到所喜好的就會“喜”,遇到所厭惡的就“怒”,得到所愛的就“樂”,失去所愛的就“哀”。

    《禮記·禮運》說:“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可見,情是喜怒哀樂的情感表現或心理活動,而欲是七情之一。因此一般地說,七情指的是:喜、怒、哀、懼、愛、惡、欲。

    七情的說法,各家差別不太大:佛家:喜、怒、憂、懼、愛、憎、欲。儒家:喜、怒、哀、懼、愛、惡、欲。

    《黃帝內經》的說法有一點區別,七情指:喜、怒、憂、思、悲、恐、驚。

    中醫學沒有把“欲”列入七情之中,中醫認為,這七種情態應該掌握適當,否則就會形成各種病。

    那什麼是六慾呢?

    《呂氏春秋·貴生》首先提出六慾的概念:“所謂全生者,六慾皆得其宜者。”那麼六慾到底是什麼東西?東漢哲人高誘對此作了註釋:“六慾,生、死、耳、目、口、鼻也。”

    後來有人把這概括為“見欲、聽欲、香欲、味欲、觸欲、意欲”六慾,可見六慾是泛指人與生俱來的生理需求或慾望。

    但佛家的的說法與此相去甚遠,在佛家六慾指的是色慾、形貌欲、威儀姿態欲、言語音聲欲、細華欲、人想欲。基本上把“六慾”定位於俗人對異性天生的六種慾望,也就是現代人常說的“情慾”。

  • 5 # 免貴姓悆

    《禮記•禮運》說:喜、怒、哀、懼、愛、惡、欲。儒家的“七情”指的是:喜、怒、憂、懼、愛、憎、欲。中醫理論中的七情指:喜、怒、憂、思、悲、恐、驚。 東漢哲人高誘對六慾作的註釋:生、死、耳、目、口、鼻。六慾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慾望。 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於是嘴要吃,舌要嘗,眼要觀,耳要聽,鼻要聞,這些慾望與生俱來,不用人教就會。 後來有人把這概括為“見欲、聽欲、香欲、味欲、觸欲、等。在《大智度論》的說法確與此相去甚遠,認為六慾是指色慾、形貌欲、威儀姿態欲、言語音聲欲、細滑欲、人想欲,或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慾。 今所用‘七情六慾’一語,即套用佛典中之‘六慾’,泛指人之情緒、慾望等。

  • 6 # 旭峰老弟

    七情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感情的表現或心理活動六慾是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的生理需求或願望

  • 7 # 陶政聰

    中國古代 的七情六慾

    醫家的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欲

     道家的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

     六慾:眼、耳、鼻、舌、身、意。

     佛說六識:眼、耳、鼻、舌、身、意

     產生六塵:色、聲、香、味、觸、法

     故有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欲

    六慾:見欲(視覺)、聽欲(聽覺)、香欲(嗅覺)、味欲(味覺)、觸欲(觸覺)、意欲。

    字典:七情六慾

    解釋:泛指人的喜、怒、哀、樂和嗜慾等。出處:《禮記·禮運》:“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六慾:生死耳目口鼻。”

     現代:七情六慾,乃人之本能。

    這世上的每一個正常的人,都有七情六慾。

    七情,即七種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

    六慾,即六種慾望:

    求生欲、舒適欲、愛恨欲、

    優越欲、求知慾、表達欲。

    人的所有情緒,都可歸納為上述七情。

    人的所有慾望,都可歸納或分解為上述六慾

    七情:(1)喜,即快樂、愉悅。

    (2)怒,即發怒、氣憤。

    (3)憂,即憂愁、煩惱。

    (4)思,即思念、牽掛。

    (5)悲,即悲痛、傷感。

    (6)恐,即恐懼、害怕。

    (7)驚,即吃驚、驚訝、意外。

    人往往會同時具有兩種或兩人的慾望。

    但在一具體時間裡,人的慾望是有重點的,主次分明的。

    一個慾望實現的同時,往往也會附帶獲得另一些慾望的滿足。

    在某一時期,人為了滿足某些慾望,可能會暫時放棄另一些慾望。

    人們常說的感情,不是指的七情的情緒,而是一種思想。這種感情可分為親情、愛情、友情、對事業的熱情……等等。

    也就是相當於廣義的愛,比如對親人的愛、對情人的愛、對事業的愛、對祖國的愛……等。

  • 8 # 黃千龍111130276

    袁小袁呀

    8小時前

    七情是人與生俱來的心理反應,最明顯的不過是“喜、怒、哀、樂”四種情愫。當然“憂、懼、愛、憎、欲”也是人每天都會有的心理反應,只是人們一貫喜歡說“喜、怒、哀、樂”罷了。七情是相對穩定的,是人與外界交流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反應。六慾一般指的是生、死、耳、目、口、鼻;而在佛家六慾指的是色慾、形貌欲、威儀姿態欲、言語音聲欲、細華欲、人想欲。

    七情六慾中,“七情”指的是喜、怒、哀、懼、愛、惡、欲這七種,“六慾”指的是生、死、耳、目、口、鼻這六種。

    搜尋

    男女之間最舒服的關係

    夫妻之間最舒服的狀態

    女生佔有慾很強的表現

    人性七大欲望

    頂級美文圖片

    嘴唇厚薄看七情六慾

  • 9 # 小丁丁愛剪輯

    七情六慾是指人們與生俱來的一些心理反應。所謂七情,就是指人的七種感情。最初,古人只說人有四種感情,就是在《中庸》裡出現過的“喜、怒、哀、樂”。

    後人解釋說,人遇到所喜好的就會“喜”,遇到所厭惡的就“怒”,得到所愛的就“樂”,失去所愛的就“哀”。

    《禮記·禮運》說:“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可見,情是喜怒哀樂的情感表現或心理活動,而欲是七情之一。因此一般地說,七情指的是:喜、怒、哀、懼、愛、惡、欲。

    七情的說法,各家差別不太大:佛家:喜、怒、憂、懼、愛、憎、欲。儒家:喜、怒、哀、懼、愛、惡、欲。

    《黃帝內經》的說法有一點區別,七情指:喜、怒、憂、思、悲、恐、驚。

    中醫學沒有把“欲”列入七情之中,中醫認為,這七種情態應該掌握適當,否則就會形成各種病。

    那什麼是六慾呢?

    《呂氏春秋·貴生》首先提出六慾的概念:“所謂全生者,六慾皆得其宜者。”那麼六慾到底是什麼東西?東漢哲人高誘對此作了註釋:“六慾,生、死、耳、目、口、鼻也。”

    後來有人把這概括為“見欲、聽欲、香欲、味欲、觸欲、意欲”六慾,可見六慾是泛指人與生俱來的生理需求或慾望。

    但佛家的的說法與此相去甚遠,在佛家六慾指的是色慾、形貌欲、威儀姿態欲、言語音聲欲、細華欲、人想欲。基本上把“六慾”定位於俗人對異性天生的六種慾望,也就是現代人常說的“情慾”。

  • 10 # 斌先生的餐飲價值觀

    七情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感情的表現或心理活動;六慾是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的生理需求或願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職場中,領導“最反感”員工的哪些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