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看新聞報道,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曬出一張與剛出生十天的女兒陪讀《寶寶的量子物理學》的圖片。無獨有偶,我春節與家人回南寧過年,小姨子就讀幼兒園中班的兒子小虎,經常問我有關黑洞與外星人之類的話題,並發現他對樂高積木和科幻故事非常有興趣和專注。結合這兩個案例,我在此提出“量子物理學適合早教兒童嗎”的話題,希望展開探討。
回覆列表
-
1 # 談科論普
-
2 # 馬丁林2
很難想象,如果九零後或兩千後將來幾代人沒有最基本的量子力學常識,如何在三十年後世界發生逆轉的資訊化、智慧化、量子化、虛擬化的現實世界?這種迫切感隨目前的智慧手機、VR和全息技術的應用與普及,也為他們這兩代人帶來思想的共鳴和強烈的參與意識。
所以,我強烈鼓勵家長對自己的九零後或兩千後一代,無論他們學的是什麼專業,文科或理科,一定要在兒童就開始接觸和了解現代物理學的前沿——量子力學!哪怕最簡單的科普或影片。想想,扎克伯格不到十天的女兒已開始接觸量子力學(《寶寶的量子物理》),當然是最基本的影象化或漫畫化的東西,目的在於為他女兒在大腦形成初期就“植入”量子力學的基因和感性思維。
我敢擔保,這是行之有效而且不用等到他女兒十歲就能驗證的!為什麼?因為二十一世紀的九零後或兩千後離不開量子力學與量子意識!未來是充滿不確定性與機遇、充滿無限可能性並能無中生有的創世紀!這就是量子力學的世紀!
-
3 # 彤同飛
量子物理可以應用於孩子的早教閱讀中
1, 臺灣大學有一位李家同校長,主張給孩子閱讀一些生僻的科學書,目的在於讓一些科學術語自己孩子的語音腦皮層。就算家長對量子物理沒有認識,單純靠語言層面的刺激,也可以讓寶寶有所收穫。
2,況且量子物理已經有了繪本版,目標讀者就是六歲之前的小朋友。如果說父母自己對這個量子物理有興趣的話,可以與自己的寶寶一同學習 .
3,科學的本質直通童真,量子力學可能在小朋友眼中是最本質的物理學,大人會覺得很難小孩可能會覺得很簡單。
4,跟著大咖學科學。小扎的孩子幾天大就開始學量子物理,我們一般人跟著小扎讀書就可以了。
首先,我應該說對孩子進行科學啟蒙很重要,小孩子對各種東西充滿好奇心,而如果引導得當,他們會對科學產生興趣,並且將來有可能從事科學方面的職業,即便不能從事這個行業,但是至少可以對科學產生興趣,並且養成良好的科學習慣。
其次,對於孩子來說有很多科普讀物可供選擇,未必一定要選擇量子物理方面的。當然目前的科學和技術發展迅速,很多前沿的科學也都被納入到科普的行列中來,量子物理就是其中一方面的內容。正如題主在問題中所言,扎克伯格在給自己的女兒看《寶寶的量子物理學》,同樣國內也有這樣的科普圖書,應該是中山大學的網紅科學家李淼出版的。
但是科學共同體似乎有共識,那就是還沒有完全得到驗證的科學不適宜用來進行科普,當然答主本人並不是說量子物理沒有得到驗證,畢竟我不是這個領域的,對過於高深的物理也不懂。我想說的是應該結合孩子的具體情況來選擇科普讀物,比如有些孩子對動物,特別是恐龍感興趣,有些孩子對宇宙感興趣,等等,因而應該因人制宜,而不應該隨大流。比如說國外的很多高科技公司的創始人都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很小就接觸電子產品,特別是平板,那麼我們國內的家長是否也能這樣做呢?
除了閱讀科普圖書之外,目前還有很多可供孩子選擇的科學啟蒙場所,比如博物館,科技館等,甚至還有一些音訊節目,比如知識分子的《科學隊長》,當然答主這裡不是為任何一個打廣告。
進行科學啟蒙的主要目的在於培養孩子的興趣,讓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更好的發揮,進而培養他們愛思考,愛問問題,並且爭取能夠獨立地獲取答案的習慣,所以啟蒙讀物的選擇不一定要統一,關鍵在於符合孩子的興趣,所以量子物理是否應該用來啟蒙還要視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