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吃番茄醬
-
2 # 糖果的媽媽
老師這麼做當然不對。有問題要解決,把孩子孤立起來就不對。再說孩子打人,老師要找到根本原因。建議家長跟老師多溝通,不行就去學校一趟,專門找老師瞭解情況,只要家園共同努力,才能讓孩子們更好的成長。
-
3 # 娘娘說
在親子相處的系統中,學校、老師、同學,這些都屬於很重要的一個系統分支。作為父母,不僅要在老師主動聯絡家長時,和老師互動;更要在平時就和這些系統的人保持聯絡。但注意,這個聯絡一定要恰當,並不是監視孩子,而是控制在對那個系統“瞭解”的程度上。
回到題目,當老師來找家長時,首先是,家長是否能把雙方擺在一個平等的地位上。並沒有誰是來告狀的,也沒有誰是要“挨訓”的。兩個人的關係是,共同來探討關於孩子的問題的,一起坐下來分析,推理,想辦法。
我自己的經驗是,老師來告狀時,通常開始的時候有一些情緒。聽完這些情緒,父母在表示了理解後,就需要深入去了解當時的場景了。因為只有透過場景的細緻複述,父母才能儘可能地去知道,當時具體發生了什麼事情。從中去發現,真正的問題可能是什麼。
因為老師和父母的訴求、視角,未必會是相同的。老師畢竟是大部分要對學生的學業、成績負責的,主要關注的是孩子在某一個科目上的成長和進步。但父母則是要更全面地對孩子的發展負責的。而且,老師接觸孩子的時間畢竟不如父母更長,父母更會知道孩子今天一些表現的來龍去脈、前後因果。
所以,父母在聽完老師關於事實的敘述後,應該站在更長時間尺度地對孩子的理解上,去把握應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並且跟老師解釋。
當然,事後家長也應該跟孩子再次瞭解同一個事情的發生經過,當然不用特別可以,否則孩子會比較緊張。可以在某些對話的時候,去得到關於事情的碎片,然後自己拼圖。一方面可以更全面地瞭解多視角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試圖去找到更真實的關於孩子學習不積極的原因。
只有讓老師、孩子、自己,都積極主動地加入到改善學習動機的過程中,才能最終去解決問題。或者說,最終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這個過程本身,對三方都是重要的成長。
-
4 # 土豆媽媽育兒
幼兒園老師跟家長告狀,其前提其實是跟家長溝通孩子的情況,如實描述孩子在幼兒園發生的事,家長如果不重視,光靠老師一個人的努力,孩子的情況也就不能得到有效的、積極的解決。而家校共育的積極性也就體現在及時溝通,共同協商,尋找最適合、最好的方法,去解決孩子的問題,大家的共同目的都是為了孩子。
有些孩子確實有隨便動手打人的習慣,老師是防不勝防,有的甚至動口咬,接連咬傷幾個孩子,有一次,兩個小朋友勾肩搭背、兄弟好地坐在一起,卻不想突然就湊到一個孩子的臉上,狠狠地咬了一口,等到老師反應過來時,另一個孩子的臉上,已經有了幾個深深地牙印並滲透出血,老師嚇壞了,趕緊找藥水給孩子清理傷口,並且通知彼此的家長,及時送去醫院治療……雖然家長並沒有責怪老師,但老師一直在一個勁地道歉,再好好安撫受傷的孩子,而咬人孩子的家長,卻跟沒事人一樣,只是驚歎孩子你怎麼又咬人了就了事了。
孩子本身也許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作為老師與家長,為了共同的目的,應該相互理解與支援,尋求對孩子最好的育兒方式。而不是相互推卸責任,也不要一味地偏執。教養孩子的過程,本身就存在隨時隨地的挑戰。只有家校緊密結合,才能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回覆列表
從你描述的情況來看,其實家長也需要明白一點,你的孩子也做錯了,為什麼別人惹你,你得打人呢,父母其實應該教孩子如何跟小夥伴們相處,當然也需要鼓勵一下孩子,比如以後跟同學好好相處,老師和同學都會喜歡你的,不會欺負你了,要是你打人的話,他們就不喜歡你了哦,作為家長有時候不能太偏袒孩子,也需要試著找找自身的原因,不過老師這樣的做法也是有失妥當,畢竟孩子還小,沒有必要不引導,反而這樣做,還是老師沒有處理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