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子若言曦
-
2 # 月照深潭
變!變!永恆定律。對與錯,過往與當下一切都在變,一切向前看,才最終找到自我存在的價值。如果自己都不認識自己,唯我獨尊就找不到自我。談何怎麼迴歸?染房的白布要染成什麼樣的顏色,問誰都沒用,因為自已精神世界狹隘得容不下新生。染透的布如何迴歸都不純潔是有可能的?蝶變回歸成蛹,生命無存在意義?現代人迴歸元始有何意義?人壞不是天生就壞,從好變壞,從壞變好,找回自我靠自己如何應對所處環境。一個人的自我受各方面影響。改變不了環境,環境就改變自己,迴歸真正自我已無意義。雖有語不搭意之閒,思三稜鏡世界,所站位置不同,看待問題不同,與眾不同看問題,求同存異回覆。謝謝邀請。
-
3 # 正商參閱
1.我是誰 我是為何而來
2.我成為我 成為更好的我
前一陣熱映的電影《無問西東》裡梅校長問:“學習的目的是什麼?”
吳答:“不管學什麼,把自己交給書本,就覺得踏實。”“什麼是真實?” “人把自己置身於忙碌之中,有一種踏實的麻木,但喪失了真實,你的青春不過也只有這些日子。”“真正的真實是,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位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
還有一段是沈光耀的母親說的: “因為,我們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樂趣,比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比如同你喜歡的女孩子結婚生子。不是給我增添,而是你自己,能夠享受為人父母的樂趣,你一生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祿……只不過是人生的Phantom。”
大概可以成為我們的處世指南:
1.我是誰 我是為何而來
2.我成為我 成為更好的我
在這個紛亂而嘈雜的世界中,學著如何去做自己,去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去主宰自己的命運,而不是為別人的評價和眼神而活著,做“別人認為幸福”的人——這是當代每個人的必修課,卻有很多人缺席:沒有什麼,比了解自己之後的堅定更令人心安。也沒有什麼,比麻木自己、渾渾噩噩度日更令人掙扎。
可能最真實的自己是不受世間條條框框限制的,人受理智和情感支配,是一個多面體,所有的束縛理念都是一種形而上學,沒有什麼黑白對錯之分,只有對不對得起自己的內心自己真正的情感之分。
我們在追求人生的更高成就時,總是下意識選擇更合適或者更容易或者更理所應當的選項,但事實是,我們只有跟隨自己的內心,才能真正實現自己,不浪費自己的珍貴。
最近看的Morning Glory裡,28歲的女主失業,她的母親說“You had a dream, you know, great! When you were 8, it was adorable. When you were18, it was inspiring. At 28, it’s officially embarrassing. ”這大概是多數人特別怕的評價,害怕普世價值定義的失敗,總在妥協,在保守的安穩裡都忘掉自己當時是為什麼而來的了。
But, you’ll never win, unless you also stand to lose.
明白自己要去的方向,篤行且思索;如果被現實羈絆,做好當下的每一件小事情。
回覆列表
先要弄清楚兩個問題:
1、自己是誰?
是在父母關照下長大的那個自己;外界與內心發生衝突後有所感悟、以至於發現自我完全變了樣的自己;是透過學習認識世界後的自己;還是那個混沌未開,但有喜怒哀樂的自己?
2、誰是自己?
你面對、處理各種問題的方式是你自己的方式嗎?有沒有可能你所採取的一一切方式其實都是你父母、朋友、偶像、老師的方式,或是把他們的方式重新拼接後貼上而成的?
如果是,那你在哪裡?如果不是,那麼你的方式又從何而來,又怎麼證明這是你的而不是他們的方式。
因此,迴歸本我,就得首先搞清楚一個問題:究竟哪個我才是真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