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參叔1
-
2 # 語境思維
由於現代漢語量詞,學術性很強,我且作簡化,用歸謬法與排除法,看看都有哪些量詞,有無可能被簡化、歸一或淡出。
一,規模型量詞。
諸如:一碗,一桶,一斤,一批,一寸,一噸,一車,一秒,一打,一百。
一碗麵,不能說“一面”。一批貨,不能說“一貨”,一秒鐘,不能說“一鍾”。顯然,此類量詞不能淡出。近義合併,另當別論,例如:千米與公里。畝(≈667m²)與公畝(100m²)。
二,擬態型量詞。
一泓溪流,可說“一溪流”。一彎月亮,可說“一月亮”。一輪紅日,可說“一紅日”。一眼泉,可說“一泉”。或許,此類量詞,活靈活現,某些人可以不顧。
有特例:一條香菸之“條”,既有擬態,又含特定數量,不能省略。
三,單個型量詞。
一個人,可說“一人”。一個電子,可說“一電子”。一匹馬,可說“一馬”。一條街,可說“一街”。一張票,可說“一票”。一顆恆星,可說“一恆星”。可見,此類量詞,可以果斷省略,而且表達有力。例如“一票難求”,“一馬當先”。
四,動態型量詞。
一次/趟/回旅行,可說“一旅行”。一場/局/輪比賽,可說“一比賽”。一次巷戰,可說“一巷戰”。
但,一陣子巷戰,含著“短促”,不可省“陣子”。一下子玩完,不可省“下子”。一溜煙跑了,不可省“溜煙”,含著“迅速”。
可見,動態型量詞,還是不去為妙。其一,不便朗朗上口。違和現代詞彙“雙音節化”的大勢。其二,喪失原意,表達不力。
-
3 # 鳳嶺山夫
不會。漢語的量詞在古語裡不多,以後發展得十分豐富發達。但可能有少許變動,有些會合併,有的會分化,有的會隨科技發展而增加。如描述魚,口語多用"條",官方行文則用"尾"。家禽類口語用"只",官方行文用″羽`,會否合併?不知。隨科發展需要,出現了"納克","奈米`,″微克",“微米"。所以消失絕不可能,變化是會的。
“存在只屬於單位而不屬於數字”——某位西方哲學家的論斷。如果這個論斷是對的或睿智的,量詞的價值就不難理解!當然,高階文化有向低階退化的可能,比如語言的無休止西化就是一個例子。漢語西化(也就是現代化)有其積極意義,但過猶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