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綠葉小杏

    《三國演義》中有三把著名的大火,第一把是官渡之戰中曹操火燒烏巢,第二把火是赤壁之戰中周瑜火燒赤壁,第三把火是夷陵之戰中陸遜火燒連營,其他還有火燒博望,火燒新野等。這些“火攻”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放火者都處於劣勢,被逼急了才去請“火神”助陣。強者一般不屑於此道,本來自己就穩操勝券,把對手消滅就完了,幹嘛非要把人家活活燒了呢?雖然是兩家對壘,也太不人道。諸葛亮出於無奈火燒孟獲的藤甲軍時內心就很煎熬,直言會折了自己的壽。弱者對強者就沒有這種心理負擔。人家為了保命,用點非正常手段也是可以理解的。

    除了道義,火攻在實施上難度很大,要符合必須的條件。首先要有足夠的易燃物,還要設法讓易燃物能燒到敵人。赤壁之戰中周瑜用了“蔣幹中計”,“苦肉計”和“連環計”,還有諸葛亮“借東風”,費了很大周折才使曹軍就範。官渡之戰的曹操能燒烏巢的首功要歸於從袁紹逃去的許攸,怪袁紹太不爭氣。夷陵之戰不是陸遜太高明,而是劉備太無能。不說換成諸葛亮,就算換成三流謀士梁山好漢吳用估計陸遜也沒轍。所以,完成一次火攻很不容易,幾乎都是偷襲,利用了強大一方的盲目自信和疏於戒備的心理,但這種情況在雙方勢均力敵或者對方出於弱勢防備森嚴時就很難實施了。

    周瑜在攻城略地時軍事上總處於優勢,無須火攻,放火的條件也很難具備,而且放火容易傷及黎民百姓,給戰後重建增加負擔,基本上就不用火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沒有驅動應該如何安裝印表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