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志的遇見

    我認為靠譜。也許是公司考驗你所以要付費實習。畢業剛踏進社會,有高階職位標價上萬的實習機會,一定不要因為要付費實習而放棄。有時候我們不能只看眼前,而要想想一年後的自己,五年後的自已在哪裡?我剛從學校出來,為了能找到與自己所學一樣的對口工作,我跟老闆承諾三個月不要工資,我要的就是能在這個平臺上有學習的機會,放空自己,用心體驗。五年後我自己創業並創業成功。所以年輕人碰到機會仍願一無所有也要珍惜眼前的一切機會和別人給的平臺!多年以後,想想那時的果敢,看看自己今天的成就,或許你會為當初的選擇感到欣慰!

  • 2 # 每日經濟新聞

    如果說大眾的看法只代表普遍認識,並不一定適合每個待畢業生的具體情況。那麼,接下來我們從幾個專業角度重新審視下“買實習機會”到底靠不靠譜。

    首先,從法律角度來說,中介機構的這一做法是否合法?有法律界人士指出,中介機構明碼標價向大學畢業生提供實習機會,這不違法。但中介機構如果從事虛假宣傳,欺詐大學畢業生,就侵犯了大學畢業生的合法權益,涉嫌違法。

    再次,從財務角度而言,上萬元甚至4、5萬元的中介費用靠不靠譜?這個就真的因人因事而議了,首先是中介機構所謂的內推名企靠譜不?中介靠譜貴一點也值得,不靠譜再便宜也不值。不少大學生涉世未深或許很難判斷,不要太聽信所謂的“關係鐵”,簡單一點的反向思維:真的名企,自身必然愛惜自己羽毛(名聲),合作的中介扮演的角色只能是推薦(初始海選),無視求職者自身勝任能力隨意打包票的,基本PASS;承諾只限於口頭、收費隨意變動、操作不正規的要小心;靠譜的中介會對求職者自身能力素質要求嚴格、篩選,培訓規劃專業、收費明碼標價,說白了中介賣的就是給你能力提升培訓、包裝的服務,而不是所謂的“關係”。在確定中介靠譜的前提下,接下來就是你自身的實習目的和經濟基礎,無論是為了見世面,還是為以後求職增加砝碼,都要講究個付出收益比,理性估算名企實習能給你帶來的未來經濟效益,結合自己經濟狀況量力而行,不要因為一個所謂光鮮靚麗但並不太適合自己的實習機會而頂上太多的經濟壓力,畢竟你還有其他很多方式獲得實習機會,條條大道通羅馬。

    綜合而言,作為一個過來人,筆者認為,鑑於普通在校生無經濟收入且仍在負擔學費,大學生還是應該透過校內推薦、校園招聘會或大型招聘網站、靠譜的朋友(親友、同學、學長)推薦等渠道去獲取心儀企業的崗位資訊。(當然,土豪和富二代不在此列, 有需求必定有市場,從這個角度筆者認同中介機構提供的這項服務,但僅限於小眾市場,“爛大街”的話騙局必然隨之而來。)同時,大學生應該有意識地提高自身的綜合實力去滿足企業的要求,而不是花錢走“捷徑”。首先讓自己靠譜,才能得到靠譜的機會。

  • 3 # 大洋網

    暑假是在校大學生實習高峰期,知名金融機構的實習崗位往往一席難求。在日漸激烈的競爭之下,即便是名校的大學生也很難透過一己之力獲得高階金融單位的實習機會。

    付費內推實習崗位比較普遍

    任凱是北京大學金融專業的大三本科生,過去一年,他先後將簡歷投遞到近百家金融機構和諮詢公司,卻只收到了不到十家公司的回覆,除了只有一家規模較小且不知名的國內諮詢公司,其他均不符合任凱對於實習工作內容的預期。

    “這樣的結果很難在日後的深造和求職申請中脫穎而出。”任凱說。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求職平臺的學員卻能斬獲不少一流金融投行和知名諮詢公司實習崗位。

    “內推本應建立在能力認可基礎上,由正式員工或前任實習生推薦符合崗位要求的新實習生,但現在付費內推在金融圈很普遍。”任凱說。

    據一些尋找實習崗位的學生介紹,付費內推有點像是灰色地帶。因為這些實習中介確實可以為求職者找到實習單位,但並非透過正規的路徑,而且越過實習單位的人力資源部門,與實習單位內部的人員聯絡,透過內推的形式進入公司。

    目前,已有金融機構釋出宣告稱,“暑期實習及校園招聘專案,與第三方的合作僅限於招聘宣傳,我司不接受任何第三方機構的簡歷推薦”。

    去年年底,一家知名會計師事務所也曾稱,“不會在甄選過程中向求職者收取任何費用,也從未授權任何第三方機構對外提供有償的面試和工作計劃”。

    “公司釋出的澄清只說明公司官方沒有合作,而沒有說明是否存在內部員工的私人行為。”任凱說。

    付費實習費用太過昂貴

    事實上,選擇付費內推的學生有不少。

    “現在很難找到合適的知名金融機構的實習機會,對於家境比較好的同學來說,如果只要付一些錢就可以得到一個實習機會,何樂而不為呢?”對於身邊選擇“付費實習”的同學,任凱表示理解。

    不過,任凱也表達了自己的疑慮,“這些內推確實太貴了,而且價效比不高。求職平臺提供的很多都是一些日常類的實習崗位,比如諮詢公司的兼職助理(PTA),很少有暑期或寒假實習,但是一般只有暑期或寒假的實習才會有留用的機會”。

    “如果實在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會考慮找中介機構購買內推。”許晶說,之前聯絡過她的一箇中介機構聲稱3萬元可以獲得某知名企業的內推名額和相關求職課程培訓。如果不放心,還可以選擇5萬元的方案,服務內容與3元的方案一致,但是如果內推不成功,將退回一部分費用補償。

    “付費實習”這塊蛋糕不止被求職平臺覬覦,一些留學中介也開始涉足。

    肖博就讀於北京一所“985”高校,目前他正準備申請美國的研究生專案。經過對自身背景的預估和專業競爭力的考慮,他選擇了一家高端出國留學中介,對方承諾提供實習offer、國外暑期學校的機會和兩封推薦信,費用是18萬元。

    記者經過進一步採訪發現,中介平臺的“付費內推”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透過推出與實習相關的培訓套餐,收取自千元到萬元不等的費用;另一類是利用求職者和用人單位之間的資訊不對稱,提供付費的實習招聘資訊,這種方式類似於花錢買一份人際關係,並用於實習內推。

    另一家求職平臺更是直接對培訓套餐明碼標價。該平臺同樣提出了“無offer不收費原則”,提供職業評估、面試輔導、線上學習、定向崗位匹配等服務專案。其中,幾家知名會計師事務所價格最低,6000元到21000元不等;法律行業的價格最高,9000元到29000元不等,成功入職後的實際支付金額視具體公司的等級和知名度確定。

    以某留學機構為例,此類留學中介不僅為學員提供實習尋找和麵試的培訓,同時也透過自身資源為學員提供名企實習的內推機會。要想成為該留學機構的學員,則必須參加留學申請的專案套餐,價格從20000元到60000元不等。

    付費內推崗位與承諾有出入

    儘管捲入這場風波的部分金融機構已經作出澄清並與中介平臺劃清界限,但付費實習卻未偃旗息鼓。

    記者加入幾家中介平臺的實習群后發現,群內的中介工作人員會定期在群裡釋出實習內推資訊,僅有少部分包含了企業的招聘郵箱。對於知名機構的實習內推,中介公司則隱去了企業的郵箱,或是隻留下中介機構的郵箱。也就是說,求職者很難直接向招聘單位投遞簡歷,必須透過中介平臺付費購買實習機會。

    “很多金融機構和諮詢公司都是專案制,專案經理可以透過內推的方式越過人力資源部門直接招實習生,也就是避開了正規的招聘流程。只要專案經理和中介平臺搭上線,就可以獲得所謂的‘內推機會’,中介平臺再將這些‘內推’賣出去。”任凱說。

    付費內推模式的背後暗藏一定風險。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一位同學在與一家求職機構簽約前,中介說可以提供幾家頂尖諮詢公司的含金量比較高並且有留用機會的暑期實習崗位。該同學最初只是交了訂金(尾款是根據申請結果支付)。後來中介要了簡歷後,就開始變得不是很積極。最後的結果是中介給了兩個選擇:要麼退款;要麼給其他諮詢公司含金量低一些並且沒有留用機會的實習崗位,並交付尾款。但是因為同學確實很著急要實習,只能選後一個選項。

    (法制日報杜曉 實習生 付紫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調查女友有錯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