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森林鹿

    除極個別情況以外,銅錢這種東西,只要鑄造出來投用了,那就可以一直用到自然損毀為止(指民國中期以前)。雍正年間,別說可以流通康熙通寶,兩廣等地甚至還在大量流通一千年前唐朝鑄的“開元通寶”呢。_(:3 」∠)_

    古代的通行貨幣和現代有個很大區別,就是貨幣本身要含有一定的價值,不能純靠國家信用硬凸市場。(歷代官府的信用也都……呵呵……)現代國家的法定貨幣大部分是紙幣,本身價值並不高,可以在市場上流通換物,是因為有國家機器在背後保障。中國從宋代的交子開始,官府正式發行的紙幣,全都逃脫不了濫發-通脹-被市場唾棄拒收的命運,一模一樣從無例外。咳咳,我是說古代的嗯。

    市場上樂於接受的貨幣,要麼是金銀銅等金屬,有稀缺性或實用價值(銅錢就算不能用來買東西了,也可以熔燬了造器具,常見的是熔了造佛像,官府都特別討厭頭疼這個,打擊力度也大)。經濟混亂的時候以物易物更常見,布匹換大米這樣的。

    所以,銅錢這玩意,從秦始皇統一了外圓內方的外型開始,此後歷代鑄錢到百姓手裡,只要看著模樣差不多、掂掂重量差不多,再看成色象銅不象鐵,老百姓就拿著去花了,一般並不管錢上鑄的字是什麼(別忘了,大部分人是不識字的文盲)。

    也因為銅錢在市面上保有和使用量太大,瞎折騰會嚴重影響社會,正常點的官府也不會輕易下令禁用、收回某種銅錢,除非那些錢上有叛賊敵國等年號,容易引起ZZ事故。實話說,就算出現了這種情況,官府下令查抄收毀某種銅錢,基層執行力也是不能太高估的,最後總是會有漏網之魚,變成後世收藏家手中的孤品珍品……

  • 2 # 洗桐女史

    古代有大錢和小錢之分,大錢一般一當五十,不便流通,易於私鑄,弊端多多,所以市面上一般流通的都是小錢。

    有一種說法是民窮則鑄大錢,而三國時諸葛丞相主張鑄造大錢,以一當百,可見當時蜀漢之貧了。

    至於清雍正時期的鑄錢的情況,按照大義覺迷錄的說法,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康熙通寶都未能流通至全國,廣東有些地區還在用宋朝的錢,甚至元、明兩朝的制錢都沒沒能流透過去。

    如湖南、廣西、貴州等地更是求一枚雍正新錢而不得,甚至當時謠傳說是雍正錢鑄不成,皇帝為此殺了好多鑄匠。

    按照北韓人的見聞,作為藩屬國,欲用康熙和乾隆通寶亦不容易,而清人於偏遠地區更是多用開元通寶,甚至還有用五銖錢的,據說是因為華人鑄錢工藝相沿已久,多用唐蠟,是以不易朽,千年如新。而北韓就沒有這樣的工藝,舊錢早就朽了。

    值得一提的是,康熙錢的鑄造比例是銅六鉛四,而前朝甚至還曾出現過銅七鉛三等情況。到了雍正朝,皇帝本著務實的角度,並不過分追求鑄幣的清晰度,對幣制進行了改革,雍正通寶採用銅五鉛五的鑄造比例。這麼做的原因,是因為銅價昂貴,民間往往毀壞銅錢,重新融造銅器。這樣一來,使得銅錢價格不斷上漲。按照規定原本是一千錢當一兩銀子,後來則是八九百文抵一兩,有很大的弊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得了病毒性感冒發燒,會不會傳染給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