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部老片在優酷上被熱議,它就是2007年拍攝的《大明王朝1566》。這部電視劇可謂名角薈萃,編劇正是曾經火爆一時《北平無戰事》的締造者劉和平,劇中以萬曆年間江南絲織業對百姓的盤剝和殘酷鎮壓為導火索,描述了明中期嘉靖皇帝的“家國不分”導致大明王朝底層社會的各種民怨沸騰。
江南織造局和南方採珠的事情不是一回事,但歸根結底,都是朝廷與平民爭利的故事,雖打著蕩平倭寇的名義,實質上仍是經濟利益分配問題。
1、《武功錄》記載的採珠之爭
明代嚴禁漁民開採珍珠,記載這事的是《武功錄》。
《武功錄》全書14卷,列傳176篇,明代瞿九思撰寫,現流行版本為天津圖書館藏的萬曆刻本。瞿九思是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舉人,後被授予翰林待詔,沒去,《明史》對他有過記載。
這本書相對真實,因為此人遍訪六部,參考邸報及官方資料,前後歷時三年寫就,是研究明中期經濟時局和戰事的可信之書。
2、明代之前的採珠事
粵西海峽,自古盛產珍珠,民間漁民多以開採為業。早在漢代、西晉年間,合浦地區的百姓就靠採珍珠換取梁米,珍珠業是當地支柱產業。《三國志》中就出現過孫權設立“珠官”的記載。
但是,儘管珍珠聲名遠播數千年,歷朝歷代也無非是要求年年進貢,並沒有在當地設立嚴格的專官專營制度。這種寬鬆的管理政策歷來為人稱道,卻在明代迎來滅頂變化。
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朱元璋下詔採珠,其時並未有專官採辦;至明正統年間(明代第六個皇帝朱祁鎮,被遊牧民族抓走那位),命內官二員分鎮雷廉珠池,倚池建廠,專守防盜。總之,到明中期,官方(主要指內廷)已經在珍珠的主產地建立起非常嚴格的專官採辦制度,嚴格管理之下,珠池的周邊海域也嚴禁民眾捕撈,對粵西沿海禍害至深。
3、觸目驚心的利益之爭
明中期,朝廷索用無度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由於採珠進貢太多頻密,雷廉一帶民眾多有逃匿,百姓遠遷,乃至於珠官一來,沿海百里了無煙火。
為此,兩廣總督林富在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實在看不過去了,奏請朝廷停採珍珠,他的原話是:“祖宗時,率數十年而一採;未有隔兩年一採如今日者也!”,但是朝廷不準,依然要求繼續採辦進用,不得有誤。
期間,也有過彈劾看守太監藉機盤剝百姓,揮霍無度的事,雖處理過一批宮廷外派官員,但沒多久內官“奉詔採珠”又回來了,變本加厲,民怨更重,小民無法生存,只能盤踞大海,成為明代的心腹大患,人數前後數十萬之多,剿除不盡。
“官既厲禁,小民失業,往往去而為盜,官兵反籍以為市”,這句話說的特別準確:朝廷逼迫太甚,民眾無法生存只能鋌而走險,出海貿易,卻被當地官兵誣告為海盜,各級官員藉此敲詐上下,欺瞞朝廷,盤剝百姓,形成了一條因上層奢靡而導致的“犯珍珠罪產業鏈”,最終導致了大明王朝的崩塌。
今年,一部老片在優酷上被熱議,它就是2007年拍攝的《大明王朝1566》。這部電視劇可謂名角薈萃,編劇正是曾經火爆一時《北平無戰事》的締造者劉和平,劇中以萬曆年間江南絲織業對百姓的盤剝和殘酷鎮壓為導火索,描述了明中期嘉靖皇帝的“家國不分”導致大明王朝底層社會的各種民怨沸騰。
江南織造局和南方採珠的事情不是一回事,但歸根結底,都是朝廷與平民爭利的故事,雖打著蕩平倭寇的名義,實質上仍是經濟利益分配問題。
1、《武功錄》記載的採珠之爭
明代嚴禁漁民開採珍珠,記載這事的是《武功錄》。
《武功錄》全書14卷,列傳176篇,明代瞿九思撰寫,現流行版本為天津圖書館藏的萬曆刻本。瞿九思是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舉人,後被授予翰林待詔,沒去,《明史》對他有過記載。
這本書相對真實,因為此人遍訪六部,參考邸報及官方資料,前後歷時三年寫就,是研究明中期經濟時局和戰事的可信之書。
2、明代之前的採珠事
粵西海峽,自古盛產珍珠,民間漁民多以開採為業。早在漢代、西晉年間,合浦地區的百姓就靠採珍珠換取梁米,珍珠業是當地支柱產業。《三國志》中就出現過孫權設立“珠官”的記載。
但是,儘管珍珠聲名遠播數千年,歷朝歷代也無非是要求年年進貢,並沒有在當地設立嚴格的專官專營制度。這種寬鬆的管理政策歷來為人稱道,卻在明代迎來滅頂變化。
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朱元璋下詔採珠,其時並未有專官採辦;至明正統年間(明代第六個皇帝朱祁鎮,被遊牧民族抓走那位),命內官二員分鎮雷廉珠池,倚池建廠,專守防盜。總之,到明中期,官方(主要指內廷)已經在珍珠的主產地建立起非常嚴格的專官採辦制度,嚴格管理之下,珠池的周邊海域也嚴禁民眾捕撈,對粵西沿海禍害至深。
3、觸目驚心的利益之爭
明中期,朝廷索用無度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由於採珠進貢太多頻密,雷廉一帶民眾多有逃匿,百姓遠遷,乃至於珠官一來,沿海百里了無煙火。
為此,兩廣總督林富在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實在看不過去了,奏請朝廷停採珍珠,他的原話是:“祖宗時,率數十年而一採;未有隔兩年一採如今日者也!”,但是朝廷不準,依然要求繼續採辦進用,不得有誤。
期間,也有過彈劾看守太監藉機盤剝百姓,揮霍無度的事,雖處理過一批宮廷外派官員,但沒多久內官“奉詔採珠”又回來了,變本加厲,民怨更重,小民無法生存,只能盤踞大海,成為明代的心腹大患,人數前後數十萬之多,剿除不盡。
“官既厲禁,小民失業,往往去而為盜,官兵反籍以為市”,這句話說的特別準確:朝廷逼迫太甚,民眾無法生存只能鋌而走險,出海貿易,卻被當地官兵誣告為海盜,各級官員藉此敲詐上下,欺瞞朝廷,盤剝百姓,形成了一條因上層奢靡而導致的“犯珍珠罪產業鏈”,最終導致了大明王朝的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