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二牛了
-
2 # 一起農業
農資價格取決於供需關係。
首先,雖然農業不是完全的市場化行業,國家的政策干預很多,但是農資屬於農業裡面市場化程度非常高的,尤其在通用產品方面,基本上是進入了完全的市場化,也就是說,農資的價格波動是符合市場規律的,也就是說取決於供需。
其次,農資的供需有其特殊性---季節性非常強,也就是集中購買時候的需求特別旺盛,這就需要在集中購買的時候,市場上有足夠的產品供應,所以比如為了滿足每年春耕用肥,國家對於冬儲都會給予補貼,目的就是鼓勵提前備好貨,不至於在春耕需求旺盛的時候農資出現短缺,可以不影響春耕所需。
第三,現在農民購買農資的習慣也在改變,早些年,春耕用的種子化肥基本都是在春節前就都買好了,這樣也讓農資企業和渠道沒什麼壓力。而現在不同,因為競爭變得激烈,農資產品產能過剩,而且農資賒銷嚴重,這就導致農民對於提前購買農資的需求變小,很少會提前幾個月就購買好,這樣備貨成本和庫房壓力就到留在了農資企業和渠道商那裡,這樣的存貨量就受到了影響,也就導致集中爆發時會出現短期的需求供應緊缺,再加上因為農民不提前購買,使用時購買就相對屬於緊急的需求,也就給商家提供了漲價的條件。
連續十幾年的一號檔案都是關於農業,也說明國家對農業非常重視,但是,不管政策的出發點如何好,但是在不成熟的體制下往往並不能發揮很好的作用,同時,這幾年,農資行情始終不好,也就是說價格不高,利潤不好,而農資備貨佔用資金又特別大,所以也就導致農資企業到渠道都備貨有限,尤其是渠道商,更多時候保持觀望,也就會讓市場上備貨不足,在春耕需求旺盛的時候出現漲價也就是屬於比較正常的市場反應。
以前提前備貨,也是基於對行情的判斷,渠道商堵的是更大的利潤,農民為的是不耽誤春耕或者能成本低一點,但是現在的不確定性更大後,以及競爭的日益激烈,對於提前備貨的需求變得越來越低。
-
3 # 農資人實錄
一般來說,到春耕時期,農資就會漲價,特別是氮肥,但也不一定。
一、農資價漲不漲,由原材料價格決定 ,也由市場供需決定 。
關於原材料價格,這裡暫時不表,原材料價高,農資也會高,這是常理。一般來說,秋冬季原材料價低些,春季價高些,也只能說是一般,現在市場化形式下,什麼可能都會有。
二、農資銷售有個週期,初期便宜,後期要貴些,這是常態。
常態的農資銷售主要不在春耕期,而在於春耕前2-3個月,這是對於廠家來說的。提前備貨是廠家銷售的習慣,一般是透過各級經銷商備貨。
因為前期備貨有個資金讓利,那時候農戶買農資就會相對價低。如果到了春耕當口了,再去買,肯定沒有相應的讓利,所以農戶感覺貴了些。
不過,因為近三年來,農資價格出現了幾次倒掛,春季農資價格還經冬季儲存還便宜,所以很多農戶都不去秋冬儲備了,這就如玉米貴了明年就會多種,多種下了明年價格就又便宜了,這是市場因場因素決定的。老百姓禁不住也搞不清這種原理,就總會買下高價格的農資,賣了低價格的農產品。
三、看百姓購買力和政策力度。
這是最關鍵的。一樣的一畝玉米地,去年施一袋肥,打了1500斤,價格也挺好,那麼今年就上一袋半吧,希望多打點,還是那價格,就能多收入。但是到時候打不下那麼多,玉米價格也不行,下年他就不想施一袋半了,就一袋就好了。對於一袋肥和一袋半肥,才百姓的差別就在於半袋子,對於經銷商來說那量就差距大了,你用肥多了,有的廠家會加價,因為你有需求嘛,有的廠家會讓價,因為他要爭取客戶和市場嘛。
這裡頭就要看整體市場是趨於加價還是讓價,趨於加價那麼農資價格就起來了。趨於降價的因素主要在於經銷商怕消化不掉庫存,急於出手。
今年這種情況下,一般來說農資產品啥時都有,主動權其實在農戶那一邊。雖然有尿素高起,現在又滑落了,那也不影響老百姓會低價買到肥料等。
回覆列表
在農村這種現象特別明顯,春耕就是農忙的季節,也就是一家人一年收入的開始,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一年收入的好壞開始十分重要,所以農資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