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七夕節始於中國漢朝。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相傳農曆七月七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七夕節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禮拜七姐、陳列花果、女紅等諸多習俗影響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回覆列表
-
1 # 致遠志恆
-
2 # 王堅詩話
七月七日阮咸曬衣
阮咸曬衣的故事是這樣的,在西晉那個時候,阮家當時是一個大家族,當然這個家族裡有富人,也有窮人。不知怎麼的一條大道就明確的區分了富人和窮人,在一條大道的北面,那裡建造的全是高階住宅區,裡面住的理所當然是阮姓中的富人,而大道的南則是棚戶區,住的當然就是窮人了。阮咸也窮人,所以住在大道的南邊。每到七月七日那天天晴的時候,阮的人就把家中的衣服拿出來曬。
因為當時夏天陰雨天氣比較多,而七月七日的時候雨季差不多就過去了,當時的住房防潮效能很差,如果在天氣好的時候不拿衣服出來曬一曬除潮的話,衣服就會發黴的。所以“北阮”富人們都紛紛拿出自己的衣服來曬,一時間花團錦繡,粲然耀眼。這曬衣,衣服自然有好有壞,富人的衣服肯定是綾羅綢緞,這樣“南阮”的窮人們都自慚形穢,因為自己的粗布衣裳肯定比不上富人的衣服,拿出來弄不好還會引來富人們的嘲笑。但是阮咸卻不管不顧,自己拿了個竹竿,把自己的破衣服拿了一件一件挑了起來,曬在了路邊。人們看來,都對阮咸的行為感到奇怪,阮咸卻不以為然的說:“人家都曬衣服,我也不能免俗,姑且就這樣吧。”
七月七日鵲兒聚,牛郎織女橋上會; 疑似天庭飄細雨,實為仙女灑熱淚。 在南粵每年的農曆七月七日,都會或多或少的下雨,今年也不例會。民間相傳這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感動了眾仙女在哭泣而滴下的淚水。 美麗的傳說: 牛郎是個老實忠孝勤快又樂於助人的年輕農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當地甚得眾人稱讚,此事傳到天庭,上天派七仙女下凡考證是否確有些事,七月正是南粵炎炎夏日,七仙女被烤得香汗淋漓,剛巧有一山泉清涼無比,於是眾仙女不顧儀態,一起下水盡享人間清涼世界。而牛郎剛好路過,眾仙女大驚失色,但是牛郎卻繞道而行,並未偷窺美色。仙女之一的織女,見此人如此正人君子,憑慧眼斷定必是牛郎。於是眾仙女迴天庭奏明確有此事…… 。話說織女自見牛郎後心絮萬千,於是獨自偷偷下凡,來到牛郎家幫忙打理家務,巧手妙織。日久,牛郎被織女的美貌和巧藝深深吸引,終結連理。男耕女織,過著如糖似蜜的日子,並生下一男一女,織女也樂於傳授織布巧藝,深受鄉里羨慕和敬佩,真是隻羨鴛鴦不羨仙啊!
此事終於傳到天庭,王母娘娘震怒,於是速令織女迴天庭,在農曆七月初七這日派天神強行帶織女迴天庭,牛郎情急之下,把兩兒女放在二隻籮筐裡,挑起急起直追,眼看即將追上,王母娘娘拔出玉簮橫空一劃,從此牛郎織女被天上銀河相隔,在牛郎和織女的苦苦哀求下,王母娘娘只准他們每年在農曆七月七日會面。每年七月初七,天上的喜鵲就忙於搭橋,讓牛郎織女相會,他們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感動天地,所以每年的七巧節都是下雨的。
天上最亮的星星為織女星,銀河的另一邊是牛郎星,在牛郎星的兩旁各有二顆相對較暗的星星則是他們的兒女。這就是感天動地的牛郎織女鵲橋會故事。在民間一些有女孩子的人家,在七月初七晚,在自家門口用小桌子擺上水果、剪刀、尺子、刺繡等女紅,並點上香燭,祈求織女賜教巧手妙織,這就是乞巧節的緣由。
世人常羨仙,仙界亦思凡;上天有長壽,人間存愛情;各自難言盡,相好順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