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格格營養師1
-
2 # 讀書的時光最美好
去年我們回老家過年,姑姑重病臥床不起,為報多年的養育之恩,我在闊別多年的老家住了三個月。
在這三個月中,我看見了大姐家和二姐家的兩個外甥女的日常表現。因為是二胎,所以大姐家的孩子比二姐家的小三歲,是妹妹。妹妹住在農村,在鄉里中學上學,平時住校,週五回來。每每回家,她都把自己一週的衣服放進洗衣機,然後自己清洗一些小衣物。把自己的房間打掃乾淨,然後再幫媽媽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媽媽生病了,還能替爸爸媽媽燒飯。
二姐家的姐姐在市區讀高中,基本上所有的衣物都由二姐打理。家務基本都由二姐包攬,孩子放學回來就被攆進房間學習,至於真的學習與否,成績是最好的證明了吧。
兩個孩子如此的表現,讓我反思良久。最後分析下來,大姐平時做家務的時候也要求老公和孩子一起做家務,動嘴比動手多,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經常“支使”,而且脾氣也有點大。然而二姐老實,自己能動手解決的事情絕不使喚別人。用她的話說就是,有時間“支使”別人,自己都幹完了。
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導致了孩子的生活習慣迥異。孩子的天性都是一樣的,不同之處大多都是在後天的環境中養成的。所以,孩子的表現,家長真的有責任。
如果不是孩子身體素質的問題,那麼更大的原因和家長(特別是媽媽)從小的教育方式有關!
孩子在幼兒時期模仿力很強,很願意動手去做一些事情,在這個時期是培養孩子勤於做事習慣的很好時期!但這個時期又往往是孩子能力有限,很多事情又不能幹的很好的時期。所以有的聰明的媽媽會在這個時候以欣賞、鼓勵、耐心指導、絕對允許出錯的態度,一步步鼓勵孩子多做事多鍛鍊,慢慢的,孩子能力越來越強,越來越勤快,媽媽也越來越輕鬆,越來越“懶”,這就是聰明的懶媽媽會培育出勤快的好寶貝!解放了媽媽,成就了孩子。
可是也有一部分家長,在小孩特別想做事,想表現自己的時候,她們開始往往也讓孩子來做,但一旦孩子做的不好,或做的慢了,或者惹出“麻煩”來的時候,做家長的往往嫌麻煩,認為“與其讓孩子來做還不如自己來做更省事”,或者孩子做錯了不是指導她如何做的更好,而是訓斥她或者笑話她,讓孩子產生一種挫敗感或害羞心理,久而久之,就不願意做事了!
所以,孩子懶和家長從小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