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濤濤to
-
2 # 生命解碼之易學堂
《道德經》是解釋評論太極圖的,老子將太極圖簡稱為道,所以,道不是老子發明的。自古以來,只老子和孔子對太極圖作出徹底的解釋,所以,《繫辭》和《道德經》的核心內容完全一樣,在此暫時舉一個例子。太極圖包含廣義陰陽,狹義陰陽,個體陰陽。我們看老子和孔子各自對這三種陰陽的表述。孔子:”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道是什麼呢?道是利用三種陰陽將宇宙萬物篩選分類後,將陰陽具體化,變為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物質,如:人類有一部分人的屬性是陰,有一部分人的屬性是陽;有一部漢字是陰,有一部分漢字是陽; 有一部分時間是陰,有一部分時間是陽 ; 有一些方位是陰,有一些方位是陽,總的一句話,宇宙萬物都有自已的陰陽屬性。把萬物分類的目的是陰人用陰物,陽人用陽物,以此避免陰陽糾纏給人造成災難。所以,《中庸》的總綱是:”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簡單而言,道就是人類文明行準則。
-
3 # 卿雨潤
"道"有幾種意思:
一是道路,如我們常說的行人道等等;
二是說話的意思,如聽我慢慢道來,說道等;
三是原理、原則、方法等意思,如企業生存之道、用兵之道、救國之道等;
四是事物內在的客觀規律,《道德經》中的"道",一般指的就是這個。它是形而上的,既看不見它的頭,也摸不著它的尾,但它又無時無刻地在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往大了說,它可以充塞整個宇審,往小了說,比原子中的質子還要小許多,只是誰也看不到它。
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要誰遵"道"而行,要按客觀規律辦事。假如所作所為違背了規律,立刻就要遭到懲罰。如下雪天穿單衣,人要感冒;吃飯過飽,身體要撐壞;網上支付不保護好密碼,錢就要被壞人竊走;說話不注意言辭,就要傷人;做愛不節制,尤其是男人,一天與幾十個不同的女人不停地交配,元氣要大傷,身體要吃大虧。這些都是;"道",沒什麼神秘的。
-
4 # 水滴紋繡
"道"這個詞,是中華獨有的哲學思想和哲學概念。
1、”道"作為哲學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黃帝時期的《廣成子.自然經》。
2、春秋時期的老子在《道德經》中旗幟鮮明的提出了道的概念,老子的道指的是”宇宙本源和普遍規律"。後人對老子的道有兩種理解,一種認為是說老子的道是一種脫離物質世界而獨立存在的玄之又玄的東西,是唯心主義的產物。一種則認為老子說的道其實就是宇宙處於原始狀態的統一體,是唯物主義的結論。
3、晚於老子的春秋時期的范蠡對道也做過闡述,范蠡認為道是”陰陽互相轉化的規律",范蠡認為要看清陰陽變化順勢而為。
4、到了戰國時代,稷下道家提出道是”精氣",和老子的"衝氣"不同,稷下道家認為道是天地間執行的一種神秘的氣體,這就給道再次披上了唯心主義色彩。
5、同時戰國時代莊子認為道是”世界的終極根源",莊子認為世間萬事萬物都要接受道的主宰。
6、接著戰國時期的韓非子認為道是”物質世界的普遍規律",這是第一對道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7、接著戰國時期的儒家在《易傳》裡提出道是”事物對立面相互轉化的普遍規律",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這也是相對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至於後世如張載等人對道的界定多半是在前人基礎上借題發揮一二,不值一提。
至此,我們可以給"道"做一個小結:
老子的道——宇宙本源和普遍規律。范蠡的道——陰陽轉化的規律。稷下道家的道——精氣。莊子的道——世界的終極根源。韓非子的道——物質世界的普遍規律。《易傳》的道——事物對立面相互轉化的普遍規律。由此看來,"道"並不神秘,我們進一步做一下歸納:
道=宇宙本源
道=普遍規律
僅此而已!
回覆列表
綜合而言;“道“是萬物執行的規律!
有“仕途 名利之道,,第一等的道;修身開悟的“道“!無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