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間是劇場

    我從《無問西東》中看到的是拼湊的牽強感,影片期望用四段故事來展現清華大學的百年曆程——上世紀20、30年代泰戈爾訪問清華、抗日戰爭時期、黃曉明、章子怡經歷的文革時期以及張震的現在時,由此來探討時代巨大的變遷過程中,一群年輕人對於自我和真理的苦苦追尋。儘管導演和主創們都很努力,也很有誠意,但是不得不說,這個史詩級的篇幅帶來的是史詩級的失控,如果一部電影僅僅靠主題和鋪滿全片的宏大配樂來博得好感,那麼,這部電影很難被稱為是一部好電影,也許,你可以稱它是優秀的MV,或者配樂散文詩。它缺少電影用鏡頭來講述故事的行雲流水,而只是靠一塊內容一塊內容的堆砌。

    《無問西東》這個命題作文能夠最終交卷,剪輯在其中起了很大的左右,如果僅僅從敘事來看,四段故事之間缺乏連線、缺乏呼應,如同宏大的歷史卻幾乎只是被一根細線穿在了一起,觀看時,總覺得那細線過於單薄,會承受不住,會斷掉。這種分段敘事如果只是簡單地處理在一起,就有遮不住的簡陋感,功力稍顯初級。而且,由於一個電影分成了四段故事,影片的主要人物性格缺乏雕琢與沉澱,而其中稍顯完整的段落,應該是王力宏統領的抗日戰爭時期, 他為了家國與同胞而加入空軍作戰的故事,最為順暢,沒有太多不合理的地方,也是全片的煽情點。

    對於一位新導演來說,《無問西東》的體量太大了,這是很多老導演也難以駕馭的,所以,在此並不是批評導演,只是覺得她面對的時空過於巨大,使得她無法得心應手地發揮。其實這部影片能夠收穫一些好評,與其中展現的情懷有關,雖然在敘事上有欠缺,但是,導演確實把這種家國境界展現了出來,她努力地想要脫離“小我”,尋找人生另一層境界,這種努力被觀眾感受到了,可以說,《無問西東》與同檔期想斥巨資展現“大唐盛世”卻沒有脫離“小情小愛”的某部自戀型作品要高階很多,所以,儘管影片的缺點非常明顯,但是,人們也願意去給導演一份鼓勵。

  • 2 # kiki的影視觀

    看到了是四個時代背景下,清華學生精神的那種傳承“立德立言,無問西東”。

    不管世俗的洪流是多麼強大,都能追隨己心,就像是影片中沈光耀母親說的:“活著是為了享受到人生的樂趣,而不是追隨功名利祿。”

    影片講述了四個故事,儘管時代背景不同,導演又巧妙的把這幾個故事聯絡在一起,吳嶺瀾受到泰戈爾的啟發選擇了文科,成了教授,指引了迷茫中的沈光耀,沈光耀當飛行兵每天故意繞道送食物給那些孩子,救活了是孤兒的陳鵬,陳鵬有兩個好朋友,王敏佳和李想,多年之後,李想在雪山尋找救援隊,自己犧牲但救活了張果果的父母。李想最後說:“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這也是陳鵬對他說的。

    吳嶺瀾用這種聽從內心的感覺知道了迷茫中的沈光耀,沈光耀又把這種精神帶給了陳鵬,陳鵬送給了拋棄王敏佳李想,最後李想又把這種精神傳遞給了張果果的父母。聽從己心,無問西東,只問初心。❤❤❤

  • 3 # 雞蛋殼殼兒

    我看到的是四代清華學子對於自己人生的決定,只問真心,無問西東!

    吳嶺瀾的糾結,沈光耀的犧牲,陳鵬的奉獻,張果果的抉擇,在相對應的時代背景下,都顯得那麼偉大。沈光耀犧牲後,沈母的那碗蓮子水,讓多少人淚目,那是她的兒子,可是,她身後的牌匾那麼醒目,讓我覺得那麼的悲涼而又不矯情!陳鵬為了核武器的研究做出的奉獻,讓我看到了在那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下,我們的先輩一直在默默努力,才有了今天的中國,那個脫髮鏡頭,王敏佳孤身尋陳鵬,都是比較打動我的地方,一切都是為了愛,為了心裡的那份情懷!

  • 4 # V話影視

    我從《無問西東》裡看到了青春,電影的主線離不開青春,講述了這幾個年輕人在四個不同時空當中一路前行的故事,雖然看起來好像互不交叉,相互獨立,但是,細看之下會發現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這幾個年輕人都在最好的年紀迎來了生命中最殘酷的考驗和挑戰,最後透過各自的努力拼搏,成就了永不褪色的青春傳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公從不拿錢養孩子,家一切開支都是我開的,寫協議離婚各自名下財產歸各自這樣有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