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拼拼音的時候總是把拼音當成英文讀,怎麼破?
11
回覆列表
  • 1 # 好家長學院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在學習初期,短時間在頭腦里加工相似的資訊,發生混淆是正常的。都是語言,細數人能發出的聲音型別,存在相同或相似是必然的。這些素材無論從內容和外形上“長”得都太像,表現就是讀音和書寫,無論拼讀還是拼音,最終還是落在音素和符號上。

    混淆的發生不是後期怎麼組合的問題,而是前期語音加工及資訊儲存上出現了失誤。

    情況一:聲音加工不到位,要麼不準,要麼錯誤,要麼感知不到差別,不求甚解,聽之任之。

    情況二:符號儲存及記憶策略有問題,聲韻母整體認讀63個,拼音組合407種(網路上統計)英語裡26個字母加萬千單詞及字母組合,每一個體系背後都有其各自的邏輯,符號和基礎,不加分類與整理,隨意放置使用,可不混淆麼~

    那大家會問,如果這是學習初始階段極易發生的現象,那過一段時間自然就好了是真的嗎?

    所有事情如果只是時間問題,那還要“警察”規則幹嘛?單純時間維度的延長不足以解決你的問題,缺少資訊分類加工和記憶層面的操作,再加上不常使用目標語,結果可想而知。

    就像你擁有各色玻璃彈珠,你之前的做法就是放在一起,玩得時候,一股腦兒倒出,搞得亂七八糟,而現在你需要做的就是拿瓶子,把它們分而放之,一段時間只打開一個瓶子,並且記住彈珠的名字,每次把玩的時候要知道它叫什麼,循序漸之,到最後即使都拿出來,你也能各回各家,各找各媽。隨著時間拉長,因為使用了分瓶而放和記憶策略,速率和準確率也會提高。

    這就是為什麼有人說,時間長了就好,其實不是時間本身,而是在長時間且高頻次的應用裡,你的頭腦裡潛移默化對知識進行了加工和記憶,就像分瓶和玩彈珠策略,讓混淆問題最終看起來清晰並得以解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明王朝》中為什麼趙貞吉告訴胡忠憲說朝中兩邊的人都不願意他借糧給胡忠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