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多想
-
2 # 營養學科韓志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生活在人類胃部的一種菌,感染後一般無症狀,可以透過唾液和排洩物傳播。這種生活在胃粘膜的細菌,可以明顯降低維生素C的生物利用率,引起炎症和釋放毒素,引起終身免疫應答。世界衛生組織證明,清除幽門螺桿菌有利於胃癌變前的康復。
所以日常慎防幽門螺桿菌的感染是非常有必要的。平日多攝入蔥類蔬菜和含有硒類食品能夠有效避免傳染。在這裡建議服用衛樂舒或者舒克幽,能夠在胃粘膜防護層面抵禦幽門螺桿菌的感染。
-
3 # 狂野小醫
幽門螺桿菌的治療主要為藥物治療,目前共識是2種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黴素分散片、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選2,選加質子泵抑制劑和鉍劑類四聯治療,聯合衛樂舒益生菌,療程10至14天,治療結束後,繼續服用至少一種對抗菌,衛樂舒益生菌,舒克幽益生菌都可以。。
幽門螺桿菌是微需氧的細菌,生存於胃部及十二指腸的各區域內。幽門螺桿菌最初被命名為幽門彎曲菌,後為修正拉丁語語法錯誤而變為C. pylori。1989年,16S rRNA基因定序等研究顯示其並不屬於彎曲菌屬,幽門螺桿菌便被獨立歸類至螺桿菌屬。世界超過50%人口在消化系統上部帶原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較盛行於發展中國家,而西方國家的影響範圍也逐漸縮小。幽門螺桿菌的傳染途徑不明,但個體通常是於幼時被感染。
那麼說到感染幽門螺桿菌的症狀,其實超過80%的帶原者並不會表露病徵。世界有多半人口受到過幽門螺桿菌的感染,而在有些國家幾乎90%的人都感染過這種細菌。人們通常是在幼年時就受到感染,5歲以下達到50%。這種細菌感染首先引起慢性胃炎,並導致胃潰瘍和胃萎縮,嚴重者則發展為胃癌。據統計,初次感染幽門螺桿菌年齡較早的人群萎縮性胃炎及胃癌發生率高,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死亡率的高低呈現平行關係。幽門螺桿菌寄生在胃黏膜組織中,67%~80%的胃潰瘍和95%的十二指腸潰瘍是由幽門螺桿菌引起的。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潰瘍患者的普遍症狀為:食後上腹部飽脹、不適或疼痛,常伴有其他不良症狀,如暖氣、腹脹、反酸和食慾減退等。有些患者還可出現反覆發作性劇烈腹痛、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等。據此,專家們認為,及早發現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及時而有效地用抗菌素殺滅幽門螺桿菌,對預防和控制胃癌有重大意義。
胃癌是全球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癌症死亡原因中位列第二。在中國,每年大約有16萬人死於胃癌。醫學家們認為,徹底消滅幽門螺桿菌並非難事,90%的細菌感染者經過1~2周治療後,體內的幽門螺桿菌往往能被消滅殆盡。他們建議,應當進行全民普查,至少應該對接受過胃部手術、有過胃病、或親屬中有過胃癌的人進行幽門螺桿菌的檢查,並對感染者進行殺菌治療,這樣有望控制胃癌。
儘管現如今醫學如此發達,徹底治癒胃癌指日可待,但是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要格外注意飲食健康與作息規律,保護好我們的胃,避免悲劇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