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向決定髮型d69958
-
2 # 立身國學網
人生如朝露,無常最難防。社會上流行各類養生,甚至有產業化的趨勢,有用中醫手段防患於未然的,有用西醫手段做積極保護的,有主張多吃素的,有適量選擇保健品的、有說辟穀可以包治百病的,還有心理療法、閉關打七的……大師站臺、手段紛繁,枝繁葉茂、欣欣向榮,讓人眼花繚亂。但總覺得還缺點什麼。
對於養生,古人多有論述,三教百家幾乎都有載錄,比如文子就提出:“太上養神,其次養性,神清意平,百節皆寧,養生之本也。肥肌膚,充腹腸,供嗜慾,養生之末也。”諸葛亮也說:“夫治國猶於治身,治身之道,務在養神,治國之道,務在舉賢。”諸葛亮把治身與治國、養神與舉賢相提並論,可見“養神”才是“養生之本”。
對於如何“養神”?古人說“太上”養神,大家就紛紛討論什麼是“太上”,有人說“靜心”養神,大家又開始討論如何“靜心”……千載以來,眾說紛紜。其實早在上古,先賢就提出“天地之大德曰生。”春秋時期,孔子也提出“仁者壽”的主張,認為“大德必得其壽”。由此看來,道德養神,才是根本。抓住根本,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道德立身,自然會“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
3 # 隨安堂蔡醫生
從文字解釋上來說,“養生”, 就是指透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
但我覺得我們應該思考的一個問題是到底是什麼在決定我們健康與否、影響著壽命的長短?
這個古人其實就已經給出答案,他們認為人的生命全在於“陽氣”。中醫典著《黃帝內經》就提出:“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陰陽應象大論》也提出:陰陽為“生殺之本始”。張景嶽說“生殺之道,陰陽而已。陽來則物生,陽去則物死”。
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一個陽氣衰減的過程,所以固護陽氣是人養生保命的真諦。陽氣旺盛,萬物才得以生存,人才能百病不生,人體的自我康復能力才能正常發揮,壽命得以保障。
所以養生就是在養陽氣!
而且現代人普遍的症狀:手足不溫,面色淡白無光澤,或面色黝黑,明顯怕冷,對氣候轉涼特別敏感,或腰背部摸起來會涼涼的,疲乏無力,易出現慢性腹瀉、消化不良、營養不良、貧血或水腫等;其次是稍微運動就會心慌、氣短、容易出汗,或大便稀薄、不成形,受寒後易腹瀉,勞累後浮腫,或夜間多尿,性慾減退,男性易陽痿、早洩,女性月經減少,不孕、不育……
這些都是陰盛陽衰的表現。但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環境、生活給我們的陽氣實在太少,冰凍食物、空調的肆虐,朝九晚五的工作導致沒時間運動,還有晚上下班回來看手機、玩遊戲到深夜,陽氣該養的時候去破壞它,該內斂的時候還要去損耗它,自然就會出現陽氣衰減,各種疾病才會纏身。所以說到這裡日常應該要注意什麼,大家應該都懂得的了。
那問題來了,我們該如何保護陽氣,治療疾病或避免生病呢?我認為艾灸就是一個很不錯的養生方法。
中醫認為艾灸,能壯人陽氣,益人真陰。艾灸即可用於治療疾病,比如虛寒性、鬱結性疾病等,也能用於平時的養生保健。
宋代醫家竇材在《扁鵲心書》中就告訴我們:“人於無病時,長灸關元穴、命門穴、氣海穴、中脘穴……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年命矣。”這4個穴位,是溫補脾腎、扶養正氣、延長壽命的要穴。
對於平時忙碌的小夥伴,平時不防多艾灸這些穴位來增強陽氣,增強抗病能力。
-
4 # 敦敏無為灸
通俗的講,養生就是讓你的生活舒服愜意,再通俗些,就是吃喝拉撒睡。不要小看這些,人生病的時候首先都是從這些上來顯現的。吃不好,睡不好,拉不好的感覺真的不是很爽。養生主要是調常,就是保證吃喝拉撒睡正常。
怎麼養,中醫六藝裡除了湯藥和針灸是我們普通養生愛好者不能短時間掌握,其它的艾灸,砭法,導引,按蹺都可以透過學習慢慢掌握。砭法多見的是刮痧,導引多見的站樁,打坐,打太極拳等等,按蹺主要是按摩多些。
其實只要艾灸和站樁有一項能好好堅持,效果就會很好。
但是這些的前提是有一套中醫思維,什麼是正確的生活方法,這個需要慢慢學習。
回覆列表
如果養生,按照中醫的理論,要根據四季的變化來順養身體。中醫講“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意思是春天是萬物復甦、柳樹發芽、河水解凍的季節,是天氣開始轉溫的時候,在人體就是陽氣開始生髮的時候。陽氣還比較弱小,就像未成年的孩子一樣,各個機能還未成熟,需要倍加呵護,避免受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