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是議會制國家,議會中多數黨的老大就成了國家的老大(實際權力),總統只是第一公民與名譽性國家元首。
德國有一套與議會制相關的選舉制度,也是德國在國際上的一種特色所在。國會中一般有598個席位(請注意一般)。德國選舉的基本特色可以說是機械式的複雜,這種複雜可以說是德華人從魏瑪共和國等歷史中汲取極權主義崛起教訓而精密設計的一套體制。
一、 德華人自稱的選舉是personalisierte Verhältniswahl,可以翻譯成人格化/個人特色的比例制選舉,其中既包括直選代表,也包括黨派支援率,兩者相結合。其選票(STIMMZETTEL)如下,左邊選人,右側選黨,這是一種分裂式投票或者單一選區兩票聯立,左邊的俗稱第一選票,右邊的俗稱第二選票。第一選票一般是根據每個選區的人來製作的,本次選舉共有4282人參加選舉。透過第一選票獲勝的議員直接進入國會,叫做直接代表Direktmandat德國會根據兩個選票來統一分配國會中的598個席位。入選的議員會在國會中組成一個扇形坐席,成為Franktion即議會黨團。當然,在分裂式投票中,第一選票的得票將會被優先計算。按照比例分配議會席位時,最主要的原則是要確保299名直接代表(從基層選區直接選區的議員)要拿到議會席位。
二、黨派參與眾多,因此第二選票Zweitstimme會很長。而第一選票則集中在幾個主要的大黨。2017年選舉共有42個政黨參選。下圖是2009年選舉的選票。
三、5%門檻,各個政黨必須獲得5%以上的政黨票才能得到議會議席,其主要目的是防止極端主義團體掌權。
四、懸掛議席Überhangsmandat的設定。這個可以說是德國選舉的一個特色,也是被人們詬病的一個方面。回到第一點,有的時候黨派的支援率與其直接被選上的議員之間有一個bug。其一,當黨派支援率較高,其自己直接選上的議員人數不多時,該黨可以根據自己制定的州名單來透過黨內決定誰當選議員。其二,黨派支援率與直接當選議員相等,不會產生問題。其三,當黨派支援率不高,但是其各個選區候選人都能佔簡單多數(可能是選舉技術高),導致黨派內的直接議席數大於其支援率的議席數,這種情況下國會規模會擴大,多出來的議席就是懸掛議席。如2017年德國大選後的議會議席得到了709席,超出598個席位111席,即懸掛議席,如圖。2013年選舉後為631席。
五. 德國選舉體制影響深遠。比如,大學裡的學生團體選舉也大多采用這種代表+黨派的選舉機制。再如,臺灣地區的選舉體制與德國的選舉體制比較像(不分割槽代表和5%門檻)。
六、德國政黨基本上覆蓋了從極左到極右的所有政治色譜,也代表德國選民的基本政策傾向,居中的CDU/CSU與SPD一般能夠囊括德國大多數選民,兩者結合起來又叫人民黨。但是,就單個黨來看,很少有黨派能夠獲得過半席位,最大的CDU/CSU聯盟一般也就是能夠獲得三成選票左右。第二大黨SPD大約能夠獲得兩成左右。其他綠黨、左翼、自民黨以及最近的另類選擇黨則會囊括剩餘的多數選票。
德國是議會制國家,議會中多數黨的老大就成了國家的老大(實際權力),總統只是第一公民與名譽性國家元首。
德國有一套與議會制相關的選舉制度,也是德國在國際上的一種特色所在。國會中一般有598個席位(請注意一般)。德國選舉的基本特色可以說是機械式的複雜,這種複雜可以說是德華人從魏瑪共和國等歷史中汲取極權主義崛起教訓而精密設計的一套體制。
一、 德華人自稱的選舉是personalisierte Verhältniswahl,可以翻譯成人格化/個人特色的比例制選舉,其中既包括直選代表,也包括黨派支援率,兩者相結合。其選票(STIMMZETTEL)如下,左邊選人,右側選黨,這是一種分裂式投票或者單一選區兩票聯立,左邊的俗稱第一選票,右邊的俗稱第二選票。第一選票一般是根據每個選區的人來製作的,本次選舉共有4282人參加選舉。透過第一選票獲勝的議員直接進入國會,叫做直接代表Direktmandat德國會根據兩個選票來統一分配國會中的598個席位。入選的議員會在國會中組成一個扇形坐席,成為Franktion即議會黨團。當然,在分裂式投票中,第一選票的得票將會被優先計算。按照比例分配議會席位時,最主要的原則是要確保299名直接代表(從基層選區直接選區的議員)要拿到議會席位。
二、黨派參與眾多,因此第二選票Zweitstimme會很長。而第一選票則集中在幾個主要的大黨。2017年選舉共有42個政黨參選。下圖是2009年選舉的選票。
三、5%門檻,各個政黨必須獲得5%以上的政黨票才能得到議會議席,其主要目的是防止極端主義團體掌權。
四、懸掛議席Überhangsmandat的設定。這個可以說是德國選舉的一個特色,也是被人們詬病的一個方面。回到第一點,有的時候黨派的支援率與其直接被選上的議員之間有一個bug。其一,當黨派支援率較高,其自己直接選上的議員人數不多時,該黨可以根據自己制定的州名單來透過黨內決定誰當選議員。其二,黨派支援率與直接當選議員相等,不會產生問題。其三,當黨派支援率不高,但是其各個選區候選人都能佔簡單多數(可能是選舉技術高),導致黨派內的直接議席數大於其支援率的議席數,這種情況下國會規模會擴大,多出來的議席就是懸掛議席。如2017年德國大選後的議會議席得到了709席,超出598個席位111席,即懸掛議席,如圖。2013年選舉後為631席。
五. 德國選舉體制影響深遠。比如,大學裡的學生團體選舉也大多采用這種代表+黨派的選舉機制。再如,臺灣地區的選舉體制與德國的選舉體制比較像(不分割槽代表和5%門檻)。
六、德國政黨基本上覆蓋了從極左到極右的所有政治色譜,也代表德國選民的基本政策傾向,居中的CDU/CSU與SPD一般能夠囊括德國大多數選民,兩者結合起來又叫人民黨。但是,就單個黨來看,很少有黨派能夠獲得過半席位,最大的CDU/CSU聯盟一般也就是能夠獲得三成選票左右。第二大黨SPD大約能夠獲得兩成左右。其他綠黨、左翼、自民黨以及最近的另類選擇黨則會囊括剩餘的多數選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