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每日經濟新聞
-
2 # 追風趨雨
說到底,影片質量是根本!質量高、受觀眾歡迎的影片,哪怕上映初期排片數量不那麼高,只要觀眾口碑出來了,院線自然會提高排片量,戰狼2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相反,如果影片質量不高,只是靠幾個明星名氣撐場子,影片口碑出不來,院線不可能給出高排片量。畢竟院線是靠影片觀影量獲取利潤的,所以它不可能不顧及影片質量而一味靠關係排片,排片量再大,沒有觀眾買單,有用嗎?所以感覺這些明星們把注意力放錯了地方!
如何看待范冰冰、李晨、成龍這些明星,要向院線負責人敬酒、鞠躬、發紅包這類套近乎的行為?
在一次午宴上,范冰冰捧著紅酒杯出現,對著臺下幾十桌院線、影院的負責人說道,“希望大家支援李晨導演的第一部作品《空天獵》。”她還深深鞠躬。
除了推介和觀影,請院線吃飯、現場抽獎、敬酒等“接地氣”的手法也用得很多,明星們都是來跟院線“要排片”的。
范冰冰這樣的舉動,是買方市場向賣方市場轉變後的必然現象。
過去十年,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尤其是人均收入水平大幅提高,消費隨之升級。消費者對電影等文化娛樂產品的消費大爆發,但中國優秀的電影並沒有及時供應上。這時候,是優質電影供應不足的時代,消費者的選擇其實並不多。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口碑很差的電影,也能夠獲得很高的票房——這固然和觀眾的審美不成熟有關,但更本質的還是優秀電影太少了。
優秀電影太少,粉絲經濟氾濫,所以明星是電影製片方重點爭奪的物件。而只要有大牌明星撐場的電影,也必然會獲得院線的青睞,不愁沒有排片。
同時,阿里、騰訊、百度等網際網路公司也進入了這一市場,他們透過電影票補貼,再度推升了電影市場的需求,進一步加大了優質電影的稀缺性、明星出境的稀缺性。
但這樣的票補,也極大地透支了中國電影市場的增長潛力(可以理解為揠苗助長),2015年全年電影票房為440.69億元,同比增幅高達48%;但到了2016年,電影票房就增長不動了,增幅只有可憐的3.73%。
中國電影市場已經過了高速增長期,目前增幅趨向平穩;觀眾的審美也有了實質性的提升,對電影的品質和口碑更為看重,不會再輕易地被所謂的明星牌忽悠埋單。
此外,進口影片也在加大。不僅僅是好萊塢,一些印度電影在中國也搶佔了不少的市場份額,比如《摔跤吧,爸爸》。
中國自身的電影生產能力(即我們經常所說的產能)在過去幾年被開發了出來,加上進口電影的增加,但中國電影的需求又保持穩定。這導致電影供需發生逆轉——現在的主動權在觀眾手中,他們有足夠多的電影可供選擇,而對院線來說,誰的上座率高,就會多給誰排片。而明星也必然需要放下身段,精心打磨好自己的產品,並主動推銷好自己的產品,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以國慶檔為例,總計14部電影扎堆上映,且沒有新的好萊塢大片,對中國產電影來說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時間節點。范冰冰和李晨主動推銷自己的作品《天空獵》,就是這樣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