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唐朝軍隊沿用“府兵制”。以班田制的農戶為基礎,於天下各道、州、縣要衝設軍府六百三十四所,總稱折衝府。實行出為兵,入為民的耕戰一體藏兵於民的制度,士兵是來自建立在班田制上自耕農、富裕農戶,以定期的服役代替賦稅,平時於家藏兵器鎧甲,國家有需要則馬上可以大量批掛上陣。
依編制規模大小分置上、中、下、三等,府長官為折衝都尉(正五品),副長官左、右果毅都尉,在府下設有團(又稱營),官校尉,團下有隊,設隊正,隊下為夥,設夥長。每營下轄五隊,每隊下領三夥,每夥領五位什長,各領十丁。以營為基本單位。
按軍種的功能和配備還可分中壘、屯騎、射生、越騎、步伍、長水等。其部屬官依次為:別駕、長史、六曹尉、參軍。主管各地戊軍及軍戶,軍府依規模分上、中、下三等,兵役以一年五番輪流執役,約為800-1500人,最多時全國有六百多府,共計軍卒七十餘萬。
1、 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將關中分為12道,即12個行政區域;每道置一軍,共12軍;又設若干驃騎府、車騎府,分別隸屬於12軍。武德三年分別授予此12軍軍號:萬年道參旗軍、長安道鼓旗軍、富平道玄戈軍、酒泉道井鉞軍、同州道羽林軍、華州道騎官軍、寧州道折威軍、岐州道平道軍、邠州道招搖軍、西麟州道苑遊軍、涇州道天紀軍、宜州道天節軍,每軍設將、副將各一人,督率府兵且耕且戰。
2、 貞觀時依隋制,設府兵之最高統帥部門十六衛--其中左右衛、左右武衛、左右候衛、左右領軍衛、左右屯衛、左右驍衛這十二衛各領軍府40至60不等,軍號分別為驍騎、熊渠、豹騎、羽林、射聲、次飛,左右監門衛、左右千牛衛不統府兵;以及太子東宮六衛率--太子左右衛率、太子左右司御率、太子左右清道率,諸衛率各領軍府3至5不等,東宮十帥府中的太子左右監門率府、太子左右內率府不統府兵。
太宗又分全國為十道:關內、河南、河北、河東、山南、隴右、淮南、江南、劍南、嶺南,全國軍府雖然由12衛和六衛率分領,但同時又按地域隸屬於道,所以府兵有雙重節制。12衛和六衛率領有軍府,但不得自行徵調,調兵須有皇命,地方上不見命令不發兵;十道及下屬各州不直接領兵,其對下屬軍府的職責是進行檢查督促;各軍府長官發兵時須以魚符為憑,州、道長官參與合對;各衛、率所屬軍府不集中在一道、州,一道、州的數個軍府也分屬不同的衛、率,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止結黨和割據。
早期唐朝軍隊沿用“府兵制”。以班田制的農戶為基礎,於天下各道、州、縣要衝設軍府六百三十四所,總稱折衝府。實行出為兵,入為民的耕戰一體藏兵於民的制度,士兵是來自建立在班田制上自耕農、富裕農戶,以定期的服役代替賦稅,平時於家藏兵器鎧甲,國家有需要則馬上可以大量批掛上陣。
依編制規模大小分置上、中、下、三等,府長官為折衝都尉(正五品),副長官左、右果毅都尉,在府下設有團(又稱營),官校尉,團下有隊,設隊正,隊下為夥,設夥長。每營下轄五隊,每隊下領三夥,每夥領五位什長,各領十丁。以營為基本單位。
按軍種的功能和配備還可分中壘、屯騎、射生、越騎、步伍、長水等。其部屬官依次為:別駕、長史、六曹尉、參軍。主管各地戊軍及軍戶,軍府依規模分上、中、下三等,兵役以一年五番輪流執役,約為800-1500人,最多時全國有六百多府,共計軍卒七十餘萬。
1、 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將關中分為12道,即12個行政區域;每道置一軍,共12軍;又設若干驃騎府、車騎府,分別隸屬於12軍。武德三年分別授予此12軍軍號:萬年道參旗軍、長安道鼓旗軍、富平道玄戈軍、酒泉道井鉞軍、同州道羽林軍、華州道騎官軍、寧州道折威軍、岐州道平道軍、邠州道招搖軍、西麟州道苑遊軍、涇州道天紀軍、宜州道天節軍,每軍設將、副將各一人,督率府兵且耕且戰。
2、 貞觀時依隋制,設府兵之最高統帥部門十六衛--其中左右衛、左右武衛、左右候衛、左右領軍衛、左右屯衛、左右驍衛這十二衛各領軍府40至60不等,軍號分別為驍騎、熊渠、豹騎、羽林、射聲、次飛,左右監門衛、左右千牛衛不統府兵;以及太子東宮六衛率--太子左右衛率、太子左右司御率、太子左右清道率,諸衛率各領軍府3至5不等,東宮十帥府中的太子左右監門率府、太子左右內率府不統府兵。
太宗又分全國為十道:關內、河南、河北、河東、山南、隴右、淮南、江南、劍南、嶺南,全國軍府雖然由12衛和六衛率分領,但同時又按地域隸屬於道,所以府兵有雙重節制。12衛和六衛率領有軍府,但不得自行徵調,調兵須有皇命,地方上不見命令不發兵;十道及下屬各州不直接領兵,其對下屬軍府的職責是進行檢查督促;各軍府長官發兵時須以魚符為憑,州、道長官參與合對;各衛、率所屬軍府不集中在一道、州,一道、州的數個軍府也分屬不同的衛、率,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止結黨和割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