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4912889400776
-
2 # 老呂布楊豬頭
印度的氣候分為兩個部分 南印度 熱帶平原季風型
北印度 靠近喜馬拉雅山 氣候比較溫和 印度的氣候大體屬熱帶季風型,一年分為四季:冷季(12月至次年3月)、熱季(4-6月)、雨季(7-9月)和西南風退卻季(10-11月)。
年平均降雨量地區差異很大,阿薩姆邦的乞拉朋齊年降雨量高達1萬毫米以上,是世界降水量最多的地區,西部的塔爾沙漠年降雨量不足100毫米。印度降水主要集中在雨季,佔年降水量的80%左右。有時頻頻而降的大暴雨,常常導致河流水位暴漲,引起洪水氾濫。進入季風退卻季,涼爽的10月開始了印度一年中最好的季節。從這時到整個冷季,印度大部分地區是莊稼成熟和收穫的季節。其中冷季的12月至來年2月,是印度全年最佳季節,到處萬紫千紅,春意盎然,品種繁多的亞熱帶花卉競相開放,吸引了無數遊人。這個季節,天氣清涼,是印度旅遊業最興旺\商貿交易最繁榮的時期。到印度旅遊的最好時間是每年11月到次年2月,但由於印度國土遼闊,各地氣候略有差異,北部山區則以4月至7月天氣最好
-
3 # 粵玩粵划算
11月至次年3月大部分地方不熱,對怕熱的人來說不錯,但是南部的欽奈常年累月都在30度以上,沒有涼快的時候,北部的克什米爾山區冬天特別冷,下雪,喜歡下雪的可以冬天去。 看風景的話,克什米爾最好5-9月去。其他地方3-10月都不錯。 印度地方比較大,光是北印主要地方要玩的差不多,至少準備2周,南印也要2周,再加中部和孟買等海邊,玩得比較全面要2個月。如果只挑幾個著名地方泛泛地玩,2周也可以。低於2周就真的太倉促了。
-
4 # 吃貨在龍巖
幾年來,中國遊客去國外旅遊的人數越來越多,不管是日本北韓俄羅斯,還是印尼非洲澳洲,只要是能去的地方大家都不會放過。但是,有一個地方,華人都不太樂意去,這個國家就是同被列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印度。按理來說,印度的歷史也算是比較悠久的,值得去看的地方肯定也不少,但是卻很少有人願意去,這是為什麼呢?
大多數人不願意去印度的首要原因就是因為治安。在印度的街道、車站以及公共場所,隨處可見一些流浪漢或者不懷好意的男性,他們看見女性就會虎視眈眈的盯著他們,新聞上經常有印度女性被輪姦被殺害的新聞,所以,在印度旅遊單身女性要格外小心,一旦誤入貧民區,很容易成為街頭暴力的犧牲品。還有,印度的街上到處都是手持衝鋒槍的軍警。甚至在一些重要參觀景點你可以看到在軍事掩體裡架著機關槍對著遊客高度警惕計程車兵,讓人覺得有點恐怖。
還有就是印度的飲食,印度人比較喜歡辛辣食品。但印度的辛辣與中國不同,是那種咖哩的辛辣。由於印度食品中大量加入咖哩粉似的東西,華人的胃腸很難適應。而且在印度街頭很少見到中國餐館。就算有的印度廚師會做中餐,但是做出來的中國菜也是印度味道。所以如果我們去印度旅遊的話,吃飯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另外,印度的衛生問題在全世界都是出了名的糟糕,印度沒有固定的廁所,隨地大小便甚至是他們的風俗。而且上完廁所用手擦,吃飯的時候他們不喜歡用筷子,但是吃飯的時候他們卻喜歡用手抓著吃,估計沒幾個華人能受得了。大街上還有各種動物隨地大小便,這種環境可是需要很大的勇氣才能適應的。
印度的交通設施也是比較落後的,雖然沒到那種很多人掛在火車車廂外面的情景。但是也好不到哪裡去吧,麵包車、三輪摩的、人力三輪車、摩托車、腳踏車、牛車等什麼車都有,交通還是比較混亂的,反正就是沒那麼方便。再加上街道上有很多牛,人和車都要先避讓他們,顯得十分的雜亂,所以在印度丟東西也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了。
好玩有趣的地方很多,建議不去印度旅遊哦。
-
5 # 旅行用心記錄美景
印度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多數地區非常熱。夏天溫度相當高,45度以上的高溫天氣經常出現,而且是持續高溫 ,只有與中國青藏高原相鄰的少數北方地區不熱。
印度旅遊資源非常豐富,名勝古蹟和名山勝水甚多,玩賞不盡,去印度旅遊非常不錯。
推薦旅遊景點:
1、泰姬陵:泰姬陵是莫臥兒王朝第5代皇帝沙賈汗為了紀念他已故皇后阿姬曼•芭奴而建立的陵墓,被譽為“完美建築”,“一滴永恆的淚珠 ”。
2、果阿邦:裡是碧海藍天、椰風細沙。完全能與一些著名的熱帶海島媲美。
3、阿格拉堡:建築風格壯麗大氣,高達20m的城牆威武雄偉,雖然大部分建築年久失修,牆壁上的石雕和鑲嵌畫卻依然精美。
4、哈瑞奎師那神廟:這裡每天有成千上萬的人們來朝拜全印度最美麗的神像之一的茹阿妲.奎師那神像;彷彿回到了幾千年前,可以深入的 瞭解印度神秘悠久的歷史和宗教。
5、阿哥拉紅堡:有著四百多年的歷史、高達20多米的城牆的雄偉建築和蒙末爾王朝皇帝的宮殿。皇宮庭院中安放了印度聖人Salim Chishti 的陵墓,西格里陵墓以雲石建成,四周則圍以精雕細鏤的雲石屏風。遠看仿似一顆寶石鑲嵌於粉紅色砂岩的庭院之中。
6、米納克希神廟:是南印度最負盛名的廟宇,坐落於南印度達羅毗荼的文化中心馬杜賴。神廟上千萬彩色神像是最大的特徵。
回覆列表
首先是因為華人口集中,到處都是水泥路,形成了熱島效應。其次印度地廣人稀,夏季雨水比較多,溫度不像中國晝夜溫差大。最後印度遊客受不了中國的熱,跟個人體質也有關。
印度遊客來中國旅遊,去的都是人多的景點和發達的城市,那裡人員密集,道路四通八達,鋪滿了水泥和混泥土,熱島效應顯著。因為在混凝土裡,熱量是很難散發出去的,有些地區中午高達40度。尤其是在旅遊旺季的時候,中國大部分地區普遍持續高溫,所以家裡和密集室內場所都裝有空調,根據能量守恆定律,房子裡涼爽了,外面肯定就更熱了。
我們都知道,印度它位於南亞地區,距離赤道近,所以它的溫度常年都是很高的,降水不均,乾旱嚴重,夏天溫度通常在40度。但是印度地廣人稀,有雨季,夏季降雨多,又有很多可以避暑的地方,可以平衡一下炎熱帶來的酷暑。
我們國家跟印度不一樣,除了個別地區,其他地區一般只是夏季溫度高。春、秋、冬還是比較分明的。我們國家晝夜溫差也比較大,可能中午的溫度三十多度,晚上就十幾度。
但是隨著我們國家的發展越來越靠前,近年來也有許多印度遊客,到我們中國來旅遊。但是景點都高度發達,有混泥土建築的建築物,有混泥土鋪設的道路等,且人員密高度集中,熱島效應更為嚴重。在室外,沒有空調的情況下,印度遊客很難承受住熱島效應帶來的高溫。
小建議:這麼熱的天,遊客要多注意防曬和中暑。尤其是女性,更要做好防曬。不然面板會被曬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