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冰城野史亮
-
2 # 廣州吳三省
歷史是一座礦物豐富的寶藏。當我們走近了寶藏,心裡產生了疑問,就是找到了挖掘寶藏的工具。
歷史是人的歷史。歷史也肯定是人民群眾創造的,但我們也不要輕意去否認天才人物在歷史上發揮的作用。歷史之輪的推動,不能少了天才人物的加盟;不然,歷史就少了些引人入勝的精彩。範睢就是一位推動了歷史之輪的天才人物。
“範睢至秦,王庭迎,……。是日見範睢,見者無不變色易容者。”這是《戰國策》記載的範睢見到秦王時的情景。
這種情景,是範睢逃亡到了秦國一年多以後,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到了秦王接見他的情景。《戰國策》記載的情景:秦王很客氣,範睢很生氣。
歷史文獻當中,《戰國策》可信度是比較高。範睢為什麼生氣?就是生氣心懷良策,遲遲未得到秦王的接見。答案就這麼簡單。後來的事實證明,秦王接見了範睢,就等於找到了平息天下(戰國)紛爭的手段,就等於找到了開創一個新時代的方略。
現在有的人說範睢是投機分子。我倒想問一句:一個處於低層的人,心懷命世的理想不去尋找機會,能實現抱負嗎?
範睢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之所以傳奇,範睢是有深厚的資本的。範睢是世界上第一個提出了地緣政治概念的人物,而且親躬踐行,並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裡記載了範睢的智慧思想:“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今釋此而遠攻,不亦繆乎!且昔者中山之國地方五百里,趙獨吞之,功成名立而利附焉,天下莫之能害也。今夫韓、魏,中國之處而天下之樞也,王其欲霸,必親中國以為天下樞,以威楚、趙。楚彊則附趙,趙彊則附楚,楚、趙皆附,齊必懼矣。齊懼,必卑辭重幣以事秦。齊附而韓、魏因可虜也。”
看到這裡,大概就明白了秦國為什麼能夠統一了六國,也大概明白了範睢從戰國時期過渡到秦王朝,他在歷史上發揮的作用了。那個時候,勿庸致疑,範睢就是一個推動了歷史之輪的天才人物。
關於範睢,還有許多值得一起探討的。他就象一座寶藏,等待我輩有心人們去挖掘!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魏國可謂是當時人才的輸出基地,前有商君衛秧,孫臏,公孫衍。後有範睢,信陵。一時多少豪傑。
可惜這些豪傑在魏國都是鬱郁而不得志,最終選擇了離開。不是他們本事不行,反而是本領太大,本國難容。所以這些人外走後,都大方光彩。
魏國自文候,李悝變法,國力大勝,遠超6國。變法後魏國首先崛起於諸國之中,首先獲利於中部平原的地理位置,農業經濟發達。得力於水系,不僅有利於灌溉,而且方便了交通運輸。交通運輸又推動了商業的發展,商業的交流帶動了文化的流動,文化的融合引導了政治的進步。
地理位置的優越,水系的發達,交通的便利。很快使魏國成為了商業農業經濟文化政治中心。在國力強盛之後,文候又重用吳起,吳起我不服眾望,為魏國打造了一支訓練有素的職業軍隊,也就是後來聞名天下的魏武卒。軍事上先後吞併周圍弱小的國家,奪了秦國西河之地,差點是秦國亡國。
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多元的強大,使得文人士子有了大招拳腳的機會,而且魏國也是這些人實現理想報復的最佳平臺。所以一時能人劇集,人才輩出。比如龐涓,孫臏藝成下山,第一個國家就是魏國。
然而人多是非也多,免不了勾心鬥角。等到位置的怕新人奪了自己的飯碗,於是開始打壓新人。有能力的人沒有了上升的空間,於是在魏國鬱郁而不得志,甚至遭到迫害,如孫臏,範睢。
所以良臣擇主而事,為了自己的理想報復,這些人免不了去他國尋找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