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指道路險阻漫長,但一路前行終將到達。
用以激勵堅持不懈,一路前行。
原文出處:《荀子·修身》中的“路雖彌,不行不至;事雖小,不做不成”演化為“行則將至,做則必成”。
“路雖彌,不行不至;事雖小,不做不成”釋義:路程即使很近,但不走就不能到達;事情即使很小,但不做就不能成功。那些活在世上而閒蕩的時間很多的人,他們即使能超出別人,也決不會很遠的。
擴充套件資料:
修身,是指修養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水平。道家、儒家、墨家都講修身,但內容不盡相同。儒家自孔子開始,就十分重視修身,並把它作為教育八目之一。儒家的“修身”標準,主要是忠恕之道和三綱五常,實質上是脫離社會實踐的唯心主義修身方法。
他們認為修身的過程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是本,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末。由此透過“反省內求”的方法,使個人的行為同封建道德相吻合,為其封建統治和政權的鞏固培養人才。道家的修身要求做到順應自然;墨子則要求做到“志功合”興利除害、平天下。
荀子對各家都有所批評,唯獨推崇孔子的思想,認為是最好的治國理念。荀子以孔子的繼承人自居,特別著重的繼承了孔子的“外王學”。他又從知識論的立場上批判的總結和吸收了諸子百家的理論主張,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於天人之分”的自然觀、“化性起偽”的道德觀、“禮儀之治”的社會歷史觀,並在此基礎上,對先秦哲學進行了總結。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指道路險阻漫長,但一路前行終將到達。
用以激勵堅持不懈,一路前行。
原文出處:《荀子·修身》中的“路雖彌,不行不至;事雖小,不做不成”演化為“行則將至,做則必成”。
“路雖彌,不行不至;事雖小,不做不成”釋義:路程即使很近,但不走就不能到達;事情即使很小,但不做就不能成功。那些活在世上而閒蕩的時間很多的人,他們即使能超出別人,也決不會很遠的。
擴充套件資料:
修身,是指修養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水平。道家、儒家、墨家都講修身,但內容不盡相同。儒家自孔子開始,就十分重視修身,並把它作為教育八目之一。儒家的“修身”標準,主要是忠恕之道和三綱五常,實質上是脫離社會實踐的唯心主義修身方法。
他們認為修身的過程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是本,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末。由此透過“反省內求”的方法,使個人的行為同封建道德相吻合,為其封建統治和政權的鞏固培養人才。道家的修身要求做到順應自然;墨子則要求做到“志功合”興利除害、平天下。
荀子對各家都有所批評,唯獨推崇孔子的思想,認為是最好的治國理念。荀子以孔子的繼承人自居,特別著重的繼承了孔子的“外王學”。他又從知識論的立場上批判的總結和吸收了諸子百家的理論主張,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於天人之分”的自然觀、“化性起偽”的道德觀、“禮儀之治”的社會歷史觀,並在此基礎上,對先秦哲學進行了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