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保養人生
-
2 # 懸壺小兒科
說實話,作為一個西醫背景的人,剛看到悟空問答發起的#秋補#話題,覺得回答起來有點犯難。西方現代醫學裡沒有“秋補”一說,一年四季365天,哪天吃還不是一樣吃,用西醫的口吻說就是:沒有循症醫學依據證明秋補對促進健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但作為一個華人,“秋補”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等生活法則一樣,已經是深入骨髓血液的一個東西了。其實深究起來,“秋補”不僅是一箇中醫傳統、文化符號,“秋補”也是有一定科學合理性的。
秋天美食最多首先,秋天是一年四季當中的一個收穫的季節,大部分農作物、水果蔬菜都是在秋天成熟。動物在冬天因為氣溫低、覓食困難會大大減少活動,有些動物如青蛙、蛇甚至通過冬眠來度過整個冬天。因此,動物在秋天就會有意識地蓄積脂肪,為度過漫長寒冷的冬天作準備。這就不難理解,秋天是動物食材最肥美的季節。眾所周知,華人吃東西講究新鮮,正所謂“不時不食”,秋天食材琳琅滿目,天然成為最適合補身體的季節。民間有諺語:“秋風起,食臘味”,“秋風起,蟹腳癢”……可以說,秋天是美食誘惑最多的季節,自然而然就成為最適合進補的季節。
秋天胃口最好其次,從醫學角度來看,秋天也是人體胃腸吸收能力最好的季節。夏天天氣炎熱,人體出汗多,喝水多衝淡胃酸,多嗜好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這時肯定不會吃太多羊肉狗肉之類油膩的大補食物;冬天天氣寒冷,古代人一般停止勞作,現代人也會減少外出戶外活動,能量消耗小胃口也不會開啟;春天的時候人們剛從冬天走出來,生理機能處於“熱身”狀態,胃口也不好遽然大合大開。因此,如果秋天時胃口最好,再不大快朵頤,恐怕夜夜最難將息!每到秋天,大街小巷的羊肉飄香誘惑得吃貨們直流口水。
秋天為什麼要貼秋膘在遠古時代,生存條件比較惡劣,動物很難在冬天有充足的食物。因此,動物們在秋天都要瘋狂增肥貼秋膘。身上的脂肪越多蓄積的能量就越多,在漫長寒冷的冬天熬下來生存的勝算就越高。人也是從動物進化而來的,在原始森林的猿猴祖先們可沒有羽絨服、室內暖氣可以享用,在那個年代,誰面板下面的脂肪層越厚,誰熬過冬天的機率就越高。因此,在幾百萬年的物種選擇中,“秋天貼秋膘”的生存技能已經深入骨髓內化為基因成為文化胎記。即使到了今天,科學的高度發展讓我們無需靠身上的脂肪層過冬,但這種行為模式已經根深蒂固了。
-
3 # 營養老爸說營養
#秋補#入秋要貼秋膘主要屬於中國北方地區的傳統飲食民俗,以前貼秋膘有其必要性,而現在是否需要繼續貼秋膘,則是需要因人而異,否則還真容易吃出問題呢!傳統貼秋膘的原因分析:
1️⃣貼秋膘用以補充苦夏之虛
經歷酷暑夏季之後,“身無大病三分虛”。無論古代還是近代,因為沒有現代的空調甚至電扇,夏季成為躲不開的苦夏。人在炎熱的季節裡,消化功能多有減弱,三四個月之後掉秤是常見的現象。而立秋之後吃些肉來增加蛋白質和脂肪是必要的。
2️⃣貼秋膘用以御秋冬之寒
古代是沒有羽絨服賣的,窮人甚至最多在嚴寒的冬天有件破棉衣穿著。短暫的秋天之後就是嚴寒的冬季,趁著立秋之後消化功能開始改善,開始增加一些肉類的飲食也是貼膘最有效的方式,畢竟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的肉類是增肥最快的。至於腦滿腸肥、貂皮大衣穿著的有錢人,貼秋膘更多要的是一種儀式感。
現代人貼秋膘有沒有必要?
1️⃣立秋時調養苦夏之虛是有必要的
無論古今,經歷苦夏之後很多人的身體也是虛弱,是需要調理的。所以貼秋膘有必要性,只是要“看人下菜碟”,不能人家吃肘子、豬蹄和排骨貼秋膘,您血脂、尿酸都爆表了也跟著湊熱鬧。
2️⃣什麼人不適合傳統方式貼秋膘?
上面已經說到了,肥胖、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血癥的人,夏季腸胃特別好,吃嘛嘛香,涮肉擼串一樣不少的人,您還是別湊熱鬧了,最多像現在八月十五吃月餅似的,整一小口肘子意思一下就得了,可別燻肉大餅可勁造。
3️⃣大多數人適合用什麼食物貼秋膘酷暑夏季三四個月,很多人沒有食慾吃不下多少肉,或者為了祛暑而吃了不少瓜果蔬菜、甜食冷飲,讓自己的脾胃大受傷害。此時,並不適合張嘴就來肥膩的大葷,而是應多選擇熱飯熱菜、五穀雜糧做的粥面、發酵主食和多一些綠葉蔬菜;肉類食物應選擇容易消化的種類,如雞肉、豬牛羊肉餡、快熟的薄肉片等食材低溫烹製的食物。
今天立秋,我們老家在立秋這一天吃餃子,其實是非常適合貼秋膘的,餃子皮是澱粉類食物,裡面也有肉,但是細碎容易消化的肉餡,當然也有菜;吃餃子喝餃子湯,原湯化原食,吃的很舒服,所以餃子是營養均衡的食物。
另外,秋天也是薯類食物、五穀雜糧、秋南瓜、藕粉應季的時候,秋藕宜人、五穀健脾,調理好了腸胃,等到嚴寒的冬季來臨時您才可以放心的吃肉啊!
本文圖片來自於網路,在此向圖片作者表示感謝!
於仁文 三甲醫院營養師
中國營養學會全國首批註冊營養師
“9.3”抗戰勝利70週年大閱兵老兵方隊專職營養師
吳階平醫學基金會營養學部家庭膳食營養學組副主任委員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學會營養食品分會委員
中國烹飪協會專家委員會公眾健康推廣專家
中國首屆孕期膳食營養與月子餐大賽一等獎和特等獎獲得者
-
4 # 餐飲家
在陝西西安,一碗羊肉泡饃,是不少人的選擇。新麥製成的泡饃,泡在羊肉燉制的濃湯裡,吃起來有韌勁兒,散發著新麥的香氣,是初秋滋補的佳品。
在山東棗莊,盛夏時節人們更喜歡吃一碗羊肉湯,因為羊肉湯有清熱解毒的功效,一碗羊肉湯下肚,直喝得大汗淋漓,才叫舒暢。
到了河南鄭州,羊肉與麵條進行結合,成了一碗燴麵,被端上餐桌。
3
在鄭州吃燴麵,自然要數鄭州老燴麵最為經典。鄭州做老燴麵的館子,最有名的76人老燴麵,他們家選用的羊肉正是來自內蒙。
羊骨經過6-8小時燉煮,加入18味大料、中草藥入味,湯汁濃郁,精肉經過燉煮,口感細膩,成就了一碗鄭州燴麵的精華——羊肉湯。
華北黃河流域的冬小麥經過多道工序,被製成中間厚兩邊薄的荷葉狀麵條,勁道爽滑,浸在羊肉湯裡。再加上許昌的優質千張絲、東海含碘豐富的海帶、淮陽黃花菜以及禹州正宗的紅薯粉製成德經典配菜,沉在湯裡。幾片切得薄而均勻的羊肉片,攤在面上,撒上一把香菜後,一碗熱氣騰騰的老式燴麵就被端上餐桌。
食客伸出筷子,挑起來的有面、有配菜,放入口中,口感頗為豐富,更有用羊油炒制的辣子,在這樣的初秋,自是讓你吃得酣暢淋漓。
-
5 # 專業購物指導網站
貼秋膘也要很講究,選對肉才能越補越健康
三伏天上線,熱到真的沒有食慾,每年的夏天感覺都是最熱的一個夏天。如果這個時候告訴你需要吃肉“貼秋膘”,我相信你一定會說“貼秋膘”是什麼?“除了火鍋,我什麼都不想吃”。
什麼是“貼秋膘”呢?簡單來說就是立秋的一種傳統習俗。據說清朝時,民間流行在立秋要懸秤稱人,將立秋的體重與立夏的體重進行對比,如果瘦了就要在立秋開始補回來,也就是“貼秋膘”,這樣才能補養夏天的消耗,同時為抵抗冬季的嚴寒做準備,尤其是古代苦寒又缺乏食物的北方。
俗話說“夏天過後無病三分虛”,現在很多注重養生的人也講究“貼秋膘”,透過進補來調節自身各器官的機能。但是,“貼秋膘”不是大魚大肉隨便吃,我們要注意有序進補。這裡要說的一點是,立秋左右還是伏天,人體主要是溼氣重,加上夏季冷飲吃的多,脾胃虛寒,因此此時還是要吃健脾、祛溼、助消化的食物。秋分時節再“貼秋膘”更合適。
“貼秋膘”常吃的是燉肉,原料是豬肉。豬肉的特點是滋陰潤燥、補腎養血。秋天身體燥,容易出現面板乾枯、口乾舌燥的情況,吃豬肉最合適。豬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以及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微量元素和維生素,是最適合“貼秋膘”吃的肉類。
但需要注意的是,豬肉含有較高的脂肪,肥胖、血脂較高的人群不宜多食。另外,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講,豬肉不適合與豆類一起吃。豆類中植酸含量很高,植酸可以與蛋白質和礦物質元素形成複合物,從而影響這些營養成分的吸收,同食還容易造成腹脹氣滯。所以豬蹄燉黃豆,以後還是不要吃了。
其次,“貼秋膘”適合吃牛肉。牛肉的蛋白質含量很高,是豬肉的兩倍,同時脂肪含量少,還含有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具有補氣養血、健脾養胃、強健筋骨、化痰息風的功效。身體虛弱、面黃肌瘦、營養不良、氣血不足的人最適合吃。還有一個優點是脂肪含量很低,肥胖、高血脂、高血壓人群也適合。
牛肉想要做的好吃,就一定要用法和部位相結合。西紅柿牛楠大家都知道,那麼牛楠是哪個部位呢?就是牛肚子的肉,有肉、有筋還有脂肪,最適合燉煮。想做醬牛肉,當然要選腱子肉,肉和牛筋紋理交錯,口感最佳。如果覺得牛肉纖維粗,熱炒口感差,建議大家選購牛裡脊肉,因為牛的這部分運動少,因此肉質相對要嫩一些。
說完豬肉、牛肉,再說一種適合秋天吃的肉——雞肉。雞肉中的蛋白質含量是豬肉的3倍,還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維生素E等多種維生素,以及鈣、磷、鐵等微量元素,脂肪含量比豬肉明顯要低,具有益氣養血,補腎益精,強健筋骨的功效,一年四季都適合吃。
很多人喜歡燉雞湯,認為精華都在湯裡,喝湯不吃肉。事實上,雞湯中除了油脂,最多的就是調味料,絕大部分蛋白質依然保留在雞肉裡。所以燉雞湯要連肉一起吃掉。魚湯也是如此,集中的是魚肉中的脂肪。
以上三種畜禽肉就可以承包你“貼秋膘”的計劃。什麼?吃魚行不行。好吧,吃魚也可以,而且魚肉不僅營養價值高,吃多了也不易發胖。魚肉蛋白質含量是豬肉的2倍,而且是吸收效率高的優質蛋白。除此之外,還富含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D和鈣、磷、鐵等礦物質元素,重要的是魚類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有增強記憶力、保護視力、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想要健康也要瘦的你,可以選擇魚肉代替豬肉。
需要注意的是,魚的種類很多,帶魚、鰱魚、鱔魚等,屬於溫性食物,內熱火旺體質不宜食用,秋季乾燥食用後易上火,建議冬季吃更好。甲魚、鰻魚、鯉魚等屬於涼性食物,更適合夏秋季節食用。不同季節,不同體質的人最好是提前瞭解這些分類,再選擇適合自己的魚。
最後,想要提醒大家,秋季進補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過多的食用溫熱食物,常見且容易被忽略的就是羊肉。羊肉具有溫中健脾,補腎壯陽,益氣養血的功效。秋季乾燥,有上火症狀的人如果大量食用羊肉,會明顯加重身體不適。羊肉最適合冬季食用,身虛體寒,體虛怕冷、氣血兩虧的人建議在冬季多吃羊肉,可以改善身體不適。
回覆列表
為什麼入秋要貼秋膘:
1.伏天人們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會瘦一些。清朝時,民間流行在數伏這天以懸秤稱人,當然大多是稱小孩,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標準。
2.立秋過後,天氣轉涼,胃口大增,於是便有了吃肉食來補養夏季消耗,增強體質的風俗。過去物質生活水平比較低,食物匱乏,加上夏季農田耕作勞頓,體力消耗很大,再加上經常吃不飽,更很少吃肉。因此,入秋後,為了彌補身體的勞損,儲存應對冬天的能量,吃點大魚大肉來補養身體便形成了風俗。
怎樣貼膘:
秋季適當增加營養,為過冬做好貯備並沒有錯,但有的人進補過了頭,就會出現虛不受補而引起腸胃不適。專家提醒道,秋季“貼秋膘”還需根據個人體質來加強營養,而且立秋後還要嚴防“秋老虎”,飲食還應以清談、潤燥的食物為主。
立秋後,飲食上要多食酸味食物少食辛辣食物,以助肝氣,多食用平肝潤肺的食物,如百合、藕、土豆、蘿蔔、木耳、山藥、扁豆、枸杞、銀耳、豬肉、鴨、雞肉、兔肉、花生、黃鱔、鯽魚、黃魚、柚子、梨、蘋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