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對鹽的發現,最早聞名的是夙沙氏煮海為鹽的傳說。
相傳遠古時候,在山東半島南岸膠州灣一帶,住著一個原始的部落,部落裡有個人名叫夙沙,他聰明能幹,膂力過人,善使一條用繩子結的網,每次外出打獵,都能捕獲很多的禽獸魚鱉。有一天夙沙在海邊煮魚吃,他和往常一樣提著陶罐從海里打半罐水回來,剛放在火上煮,突然一頭大野豬從眼前飛奔而過,夙沙見了豈能放過,拔腿就追,等他扛著死豬回來,罐裡的水已經熬幹了,缶底留下了一層白白的細末。他用手指沾點放到嘴裡嚐嚐,味道又鹹又鮮。夙沙用它就著烤熟的野豬肉吃起來,味道好極了。那白白的細末便是從海水中熬出來的鹽。
夙沙氏的傳說自戰國漢、唐至宋流傳很普遍。古籍《世本》一書記有“夙沙氏煮海為鹽”、“宿沙氏始煮海為鹽”的字句。夙沙氏(即宿沙氏)是什麼人?一種說法是“黃帝臣”,一種說法是炎帝的諸侯,一種說法是“夙沙瞿子”。《呂氏春秋·用民篇》載:“夙沙氏之民,自攻其君而歸神農”,神農即炎帝。
據考證,夙沙氏是一個長期居住在山東半島上的古老部落,和傳說中的洪荒時期的炎帝部落有密切的關係。可以推論,夙沙部落長期與海為鄰,不僅首創了煮海為鹽,而且大約在商、周之際就已在當地推廣和普及用海水煮鹽。《中國鹽政史》謂:“世界鹽業莫先於中國,中國鹽業發源最古在昔神農時代夙沙初作煮海為鹽,號稱‘鹽宗’。”20世紀50年代在福建出土的文物中有煎鹽器具,證明了仰韶時期(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當地已學會煎煮海鹽。這一發現與史載資料相印證,可以肯定至少在4700年前中國山東至福建沿海一帶已學會煎煮海鹽。
根據以上資料佐證,在中國,鹽起源發生的時間遠在五千年前的炎黃時代,發明人夙沙氏是海水製鹽用火煎煮之鼻祖,後世尊崇其為“鹽宗”。在宋朝以前,在河東解州安邑縣東南十里,就修建了專為祭祀“鹽宗”的廟宇。清同治年間,鹽運使喬松年在泰州修建“鹽宗廟”,廟中供奉在主位的即是煮海為鹽的夙沙氏,商周之際運輸滷鹽的膠鬲、春秋時在齊國實行“鹽政官營”的管仲,置於陪祭的地位。
中國歷史上對鹽的發現,最早聞名的是夙沙氏煮海為鹽的傳說。
相傳遠古時候,在山東半島南岸膠州灣一帶,住著一個原始的部落,部落裡有個人名叫夙沙,他聰明能幹,膂力過人,善使一條用繩子結的網,每次外出打獵,都能捕獲很多的禽獸魚鱉。有一天夙沙在海邊煮魚吃,他和往常一樣提著陶罐從海里打半罐水回來,剛放在火上煮,突然一頭大野豬從眼前飛奔而過,夙沙見了豈能放過,拔腿就追,等他扛著死豬回來,罐裡的水已經熬幹了,缶底留下了一層白白的細末。他用手指沾點放到嘴裡嚐嚐,味道又鹹又鮮。夙沙用它就著烤熟的野豬肉吃起來,味道好極了。那白白的細末便是從海水中熬出來的鹽。
夙沙氏的傳說自戰國漢、唐至宋流傳很普遍。古籍《世本》一書記有“夙沙氏煮海為鹽”、“宿沙氏始煮海為鹽”的字句。夙沙氏(即宿沙氏)是什麼人?一種說法是“黃帝臣”,一種說法是炎帝的諸侯,一種說法是“夙沙瞿子”。《呂氏春秋·用民篇》載:“夙沙氏之民,自攻其君而歸神農”,神農即炎帝。
據考證,夙沙氏是一個長期居住在山東半島上的古老部落,和傳說中的洪荒時期的炎帝部落有密切的關係。可以推論,夙沙部落長期與海為鄰,不僅首創了煮海為鹽,而且大約在商、周之際就已在當地推廣和普及用海水煮鹽。《中國鹽政史》謂:“世界鹽業莫先於中國,中國鹽業發源最古在昔神農時代夙沙初作煮海為鹽,號稱‘鹽宗’。”20世紀50年代在福建出土的文物中有煎鹽器具,證明了仰韶時期(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當地已學會煎煮海鹽。這一發現與史載資料相印證,可以肯定至少在4700年前中國山東至福建沿海一帶已學會煎煮海鹽。
根據以上資料佐證,在中國,鹽起源發生的時間遠在五千年前的炎黃時代,發明人夙沙氏是海水製鹽用火煎煮之鼻祖,後世尊崇其為“鹽宗”。在宋朝以前,在河東解州安邑縣東南十里,就修建了專為祭祀“鹽宗”的廟宇。清同治年間,鹽運使喬松年在泰州修建“鹽宗廟”,廟中供奉在主位的即是煮海為鹽的夙沙氏,商周之際運輸滷鹽的膠鬲、春秋時在齊國實行“鹽政官營”的管仲,置於陪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