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江晚景
唐代:張九齡
江林多秀髮,雲日復相鮮。
徵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興來只自得,佳處莫能傳。
薄暮津亭下,餘花滿客船。
2、花島
唐代:韓愈
蜂蝶去紛紛,香風隔岸聞。
欲知花島處,水上覓紅雲。
3、江南旅情
唐代:祖詠
楚山不可極,歸路但蕭條。
海色晴看雨,江聲夜聽潮。
劍留南鬥近,書寄北風遙。
為報空潭橘,無媒寄洛橋。
4、即事
唐代:杜甫
暮春三月巫峽長,皛皛行雲浮日光。
雷聲忽送千峰雨,花氣渾如百和香。
黃鶯過水翻回去,燕子銜泥溼不妨。
飛閣捲簾圖畫裡,虛無只少對瀟湘。
拓展資料:
古體詩是詩歌體裁。
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等。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唐代以後,稱為近體詩,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近體詩形成前,各種詩歌體裁。也稱古詩、古風,有“歌”、“行”、“吟”三種載體。
四言詩,在近體詩中已經不存在了,雖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體詩。《詩經》中收集的上古詩歌以四言詩為主。兩漢、魏、晉仍有人寫四言詩,曹操的《觀滄海》、陶淵明的《停雲》都是四言詩的典型例子。
五言和七言古體詩作較多,簡稱五古、七古。
五古最早產生於漢代。《古詩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詩。漢代以後,寫五言古詩的人很多。南北朝時的詩大都是五言的,唐代及其以後的古體詩中五言的也較多。而七古的產生可能早於五古。但在唐代以前不如五古多見。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現,唐人又稱七古為長句。
雜言詩也是古體詩所獨有的。詩句長短不齊,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為三、四、五、七言相雜,而以七言為主,故習慣上歸入七古一類。《詩經》和漢樂府民歌中雜言詩較多。
漢魏以來樂府詩配合音樂,有歌、行、曲、辭等。唐人樂府詩多不合樂。唐宋時代的雜言詩形式多種多樣:有七言中雜五言的,如李白的《行路難》;有七言中雜三言的,如張耒的《牧牛兒》;有七言中雜三、五言的,如李白的《將進酒》;有七言中雜二、三、四五言至十言以上的,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有以四、六、八言為主雜以五、七言的,如李白的《蜀道難》。
此外,古絕句在唐時也有作者;都屬古體詩範圍。古體詩在發展過程中與近體詩有互動關係,南北朝後期出現了講求聲律、對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介乎古體、近體之間的新體詩。唐代一部分古詩有律化傾向,乃至古體作品中常融入近體句式。但也有些古詩作者有意識與近體相區別,多用拗句,間或散文來避律。
1、春江晚景
唐代:張九齡
江林多秀髮,雲日復相鮮。
徵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興來只自得,佳處莫能傳。
薄暮津亭下,餘花滿客船。
2、花島
唐代:韓愈
蜂蝶去紛紛,香風隔岸聞。
欲知花島處,水上覓紅雲。
3、江南旅情
唐代:祖詠
楚山不可極,歸路但蕭條。
海色晴看雨,江聲夜聽潮。
劍留南鬥近,書寄北風遙。
為報空潭橘,無媒寄洛橋。
4、即事
唐代:杜甫
暮春三月巫峽長,皛皛行雲浮日光。
雷聲忽送千峰雨,花氣渾如百和香。
黃鶯過水翻回去,燕子銜泥溼不妨。
飛閣捲簾圖畫裡,虛無只少對瀟湘。
拓展資料:
古體詩是詩歌體裁。
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等。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唐代以後,稱為近體詩,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近體詩形成前,各種詩歌體裁。也稱古詩、古風,有“歌”、“行”、“吟”三種載體。
四言詩,在近體詩中已經不存在了,雖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體詩。《詩經》中收集的上古詩歌以四言詩為主。兩漢、魏、晉仍有人寫四言詩,曹操的《觀滄海》、陶淵明的《停雲》都是四言詩的典型例子。
五言和七言古體詩作較多,簡稱五古、七古。
五古最早產生於漢代。《古詩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詩。漢代以後,寫五言古詩的人很多。南北朝時的詩大都是五言的,唐代及其以後的古體詩中五言的也較多。而七古的產生可能早於五古。但在唐代以前不如五古多見。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現,唐人又稱七古為長句。
雜言詩也是古體詩所獨有的。詩句長短不齊,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為三、四、五、七言相雜,而以七言為主,故習慣上歸入七古一類。《詩經》和漢樂府民歌中雜言詩較多。
漢魏以來樂府詩配合音樂,有歌、行、曲、辭等。唐人樂府詩多不合樂。唐宋時代的雜言詩形式多種多樣:有七言中雜五言的,如李白的《行路難》;有七言中雜三言的,如張耒的《牧牛兒》;有七言中雜三、五言的,如李白的《將進酒》;有七言中雜二、三、四五言至十言以上的,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有以四、六、八言為主雜以五、七言的,如李白的《蜀道難》。
此外,古絕句在唐時也有作者;都屬古體詩範圍。古體詩在發展過程中與近體詩有互動關係,南北朝後期出現了講求聲律、對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介乎古體、近體之間的新體詩。唐代一部分古詩有律化傾向,乃至古體作品中常融入近體句式。但也有些古詩作者有意識與近體相區別,多用拗句,間或散文來避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