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小城裡的那些事

    在漢武帝時期,司馬相如與司馬遷在文壇上並駕齊驅,各領一代風騷,當時就有“文有司馬遷,賦有司馬相如”的說法。在文學發展史上,司馬相如是漢賦最有代表件的作家。司馬相如,字長卿,小名犬子,成都人。由於仰慕戰國時期大名鼎鼎的藺相如,因而改名相如,然而,他所生活的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三代,正是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大帝國日益鞏固和發展的時代,戰國時群雄割據的現象巳經逝去,藺相如折衝尊組的業績也難以軍演。所以,歷史使司馬相如把聰明才智轉向了文學。在這個時代,新的文體漢賦正處於興起階段,湧現了嚴助、枚乘、枚皋、東方朔、朱買臣、莊蔥奇、吾丘壽王等辭賦家群體。

    而以司馬相如的藝術成就最高和社會影響最太。他的《子虛賦》和《上林陚》以典麗宏偉的篇章,鋪張揚厲的作風,蕭散飄逸的意度,控引大地,錯綜古今,歌頌了漢王朝統一大業的興盛,表達了偉大的時代精神,因而受到漢武帝的特別讚賞。後來武帝讀了《大人賦》,據說感到“飄飄有凌雲之氣,似遊天地之間意”,這更給司馬相如增添了文學的榮譽。司馬相如不僅最早建立了漢賦理論,而且在創作中吸取眾長,匠心獨運,為此種文體確立了固定的形體,因此成為漢賦的代表作家。

    司馬相如是富於傳奇性的才子。他早年外遊,與梁王結好,梁王死後,冋到了成都。不久,漢武帝讀到了他的舊作《子虛賦》,很是讚賞,在同鄉楊得意的推薦下,武帝召相如人京。他的才華甚為武帝賞識。當時正值西南地區少數民族與漢王朝發土矛盾,社會動盪不安。司馬相如主動請纓解決這個問題,武帝馬上任命他為中郎將,全權代表朝廷前去處理西南問題。他赤車駟馬冋到了成都,完美地解決T問題。後來,人們為了紀念豪言壯志的司馬相如,特將昇仙橋改名為駟馬橋。至今它還是成都北上的必經之處。

    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司馬相如是一個俊雅倜儻的風流才子。他琴挑卓文君,贏得這位美女芳心的敵事,更是傳為千古美談。身為漢賦大家,他在漢武帝身邊十幾年,卻從來不把獻賦當作向最高統治者獻媚取寵的手段,從來不與那阿諛逢迎、鮮廉寡恥之徒為伍,入願做沒有炅魂的御用文人;而是有條件時爭取有所作為,難有作為時便努力保持自己的節操,這就註定了他在政治上鬱郁不得志^終其一生,除了出使西南臨時掛過“中郎將”銜以外,長期擔任的不過是“郎”、“孝文園令”等低階閒職。

  • 2 # 隴之語

    漢賦的代表人物當屬司馬相如、楊雄、班固和張衡。上述四人別譽為漢賦四大家。

    漢賦中影響最大的,當屬司馬相如。這個人長得如何,因為年代久遠,真的不知道,但絕對是個才子。古人言,真英雄能本色,是名士自風流。以司馬相如的才能來講,估計和英雄沾不上邊,文人嘛,能有幾個提刀向前、仗劍走天涯的?但風流名士是一定的,因為司馬相如憑著妙筆生花的漢賦,把寡居在家的卓文君給勾搭上了;就因為司馬相如的文采,卓文君情願跟著司馬相如去私奔,結果就跑回了卓文君的老家,一個叫邛崍的地方,兩個人辦了個燒酒坊,相如洗滌,文君賣酒,就有了一曲鳳求凰,千年文君酒。現在,這個文君酒廠已經被劍南春收購,但這個傳說還在流傳。司馬相如的《上林賦》辭藻華美,一時長安紙貴。

    漢賦具有似詩似文的特點,主要有四個方面的講究,一是四六句為主,句式錯落有致,並追求對偶;二是要求聲律諧協;三是文辭上追求藻飾和用典,四是內容側重於抒情寫景,當然,論事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賈誼的《過秦論》。

    因為漢賦以上特點,讀起來朗朗上口,特別有音律感,也特別顯得有學問。在電視中,大家都會看到朝廷之上,一聲“有事出班上奏,無事捲簾退朝”,一個大臣邁出佇列,讀者朗朗上口的奏章,這種奏章,多是漢賦的形式。

    漢賦最早的時候,是源自於楚辭,所以,漢賦又有辭賦之稱。最初,要求嚴格,更接近於離騷體的詩歌,到中唐以後,散文化了,有了王勃《滕王閣序》的名篇,有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張天一色”的佳句。

    漢賦對後代文體的影響很大,拘於形式的八股文應該就源自於漢賦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蘋果6接電話宕機了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