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學球幫高爾夫大學
-
2 # 瑞庚臺醫健康管理
人體幾乎每個器官都會衰老,而免疫細胞更是如此,免疫系統在青春期發育很快,25歲左右達到頂峰,40歲之後慢慢下降;除了靠飲食、睡眠等方式來維持免疫細胞的青春之外,其實「肌力運動」更是關鍵。
一、肌肉可以調節免疫細胞!
一個滿身肌肉的人、跟一個全身都是脂肪的人,一定會下意識的認為全身肌肉的人才是健康的。但其實肌肉不僅是胸肌、翹臀,讓人好看而已,更是提升免疫細胞的原因之一。
在動物實驗中發現,讓肥胖的老鼠跑跑步機、做肌力訓練,24小時後發現IL-15(介白素)的濃度上升了兩倍。而介白素正是影響免疫系統的關鍵。
其中老人常見的肌少症除了飲食、運動外,其實和免疫系統變差也有關連。過去也有研究指出肌力較差的老人住院感染,肺炎的機率較高,顯現肌力對於免疫力還是很大的影響性。
二、肌肉訓練可以把「老細胞」代謝掉
另外一個讓「肌肉」可以增加免疫力的原因,是肌力訓練可以把老舊的細胞代謝掉,同時也可以把老舊的免疫細胞汰換成新的免疫細胞。
臺北市立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郭家驊說:「免疫細胞在人體其實老化的速度很快,以淋巴球為例,出生不到一個星期就老死了一半了;而免疫細胞中,老、中、青的比例,會直接影響到人體免疫功能與健康,但運動已經證明會讓免疫細胞群體偏向年輕。」
郭家驊舉例,在血液可同時觀察到剛出生的年輕細胞,和快死亡的衰老細胞,而這些細胞要新陳代謝,需要靠「吞噬型免疫細胞」來幫忙清除人體老細胞;但這些吞噬型免疫細胞,有些壽命只有2~3天,「多一點大強度的運動挑戰,能讓免疫細胞保持很佳狀態。」
不過雖然強度高一點、效果較好,但郭家驊還是建議,以自己能承受運動強度的8~9成就好,「可能的話讓運動持續時間長一點。」
三、足夠「蛋白質」營養助細胞再生
但郭家驊教授也提醒:「讓細胞死掉後,需要快速大量細胞再生的材料,此時身體如能立即獲得足夠的養份,比較不會產生後面的疲勞、縮短免疫空窗期」。
那對於常運動的人,什麼時候才是營養補充對好的時機?臺灣運動營養學會建議:「可以在運動前、中或是運動後半小時內,補充容易吸收的雞精、氨基酸、乳清蛋白、水解黃豆蛋白,補充量其實並不需要太多。」運動造成汰舊換新的當下,如果身體沒有足夠的氨基酸,細胞再生無法迅速進行。
如今全球被新病毒侵襲,做好外在保護的同時,也得讓自己內在維持良好身體機能,增強免疫力不是速成班,要有良好飲食、正常作息、心情愉悅是不二法門,同時也別忘了規律運動的重要性。平常也可以多做規律深呼吸,促使血液含氧量增加,保持免疫系統於很佳狀況。
-
3 # PET周平醫生
一般鍛鍊可以提高身體的免疫力,但是提高身體免疫力的最好效果是全身鍛鍊。一個是跑步。根據身體狀況開始慢慢跑。執行時間應該更短。當身體逐漸適應時,可以增強跑步強度。每天可以執行大約30分鐘。第二種是游泳,從每週一次開始,逐漸增加到每週兩到三次,每次一到兩個小時。
回覆列表
運動是可以提高免疫力的,主要有幾個方面:
1.中高強度運動可以提高身體內臟功能的運作,可以增加肺活量,血液載氧能力,血液在血管的流動速度(疏通血管)等等。
2.中高強度運動有助於提升代謝水平,打破正常的身體代謝水平,建立到一個新的代謝水平,更利於身體毒素和細胞的新陳代謝。
3.還有助於伴隨身體消耗的增加,合理的訓練運動有助於減肥,也有助於降低血脂等指標,幫助降低心血管疾病患病率。
4.有助於身體激素水平的穩定分泌,激素水平的不穩定可能引起長痘,身體偏胖,身體偏瘦等外在情況,以及身體內環境的失衡。
5.其他高強度、專項運動以及區域性肌肉訓練的好處需要另外針對性探究。
6.訓練雖然有很多好處,但是一定要量力而行,過度訓練會導致身體受損,我們訓練是為了身體變好,而不是身體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