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逸趣兒
-
2 # 醫聯媒體
高血壓導致的肥厚性心肌病主要是由於引起左心室病變而導致病人收縮性心功能不全的一種繼發性心肌病。
其初期症狀比較輕微,可能患者感覺並不明顯。而隨著疾病進展,症狀也會隨之明顯,一些常見的症狀如呼吸困難,陣發性呼吸困難,夜間呼吸困難;勞作之後會伴發心絞痛,胸痛,並且持續的時間很長,當患者使用硝酸甘油含服時無用且有可能加重病情。
患有高血壓肥厚性心肌病的病人,一般勞累過後也有可能發生暈厥,到後期逐步發展出現心肌收縮功能減退最終發生心力衰竭,有研究顯示70%的心力衰竭由高血壓所致;同時可能出現與之相關的冠心病,心房顫動等心臟合併症。
因此,如果患者出現心臟不舒服,呼吸有些困難,而且短時間不能緩解等症狀時,一定要及時去正規醫院的心內科進行相關的檢查,儘早確診,儘早開始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指導專家:吳輝,教授,主任醫師,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專長:冠心病、高血壓、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疾病的中西醫結合防治;擅長冠心病、高血壓、心律失常、心血管介入、起搏器植入等治療。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種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特徵為心室壁呈不對稱性肥厚,常侵及室間隔,心室內腔變小,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左心室舒張期順應性下降。根據左心室流出道有無梗阻分為梗阻性及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可能與遺傳等有關。肥厚型心肌病有猝死風險,是運動性猝死的原因之一。
病因肥厚型心肌病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60%~70%為家族性,30%~40%為散發性,家族性病例和散發病例、兒童病例和成年病例具有同樣的致病基因突變。目前已證實,至少14個基因突變與肥厚型心肌病的發病有關,其中有10種是編碼肌小節結構蛋白的基因,絕大部分突變位於這些基因。臨床表現1.以青壯年多見、常有家族史。2.可以無症狀,也可以有心悸、勞力性呼吸困難、心前區悶痛、易疲勞、暈厥甚至猝死,晚期出現左心衰的表現。3.梗阻性肥厚型心肌患者胸骨左緣可出現粗糙的收縮中晚期噴射性雜音,可伴震顫,應用洋地黃製劑、硝酸甘油、靜點異丙腎上腺素及Valsalva動作後雜音增強,反之應用β受體阻滯劑、去甲腎上腺素、下蹲時雜音減弱。有些病人聞及S3及S4心音及心尖區相對性二尖瓣關閉不全的收縮期雜音。檢查1.超聲心動圖對HCM診斷有重要意義:①室間隔肥厚與左室遊離壁厚度之比>1.5cm;②二尖瓣前葉收縮期向前移動及主動脈收縮中期關閉現象;③心室腔小;④左室流出道狹窄<2.0cm;⑤左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加快;⑥休息時收縮期左室心尖部心腔與流出道壓力階差>30mmHg,則認為存在左室流出道梗阻。對稱性左室肥厚時室間隔與左室遊離壁一致。2.心電圖左心室或雙室肥厚及ST-T改變,深而倒置的T波、有時有異常Q波。房室傳導阻滯和束支傳導阻滯。還可以發現其他心律失常如房顫、早博等。3.X線檢查X線檢查沒有明顯的特點,可能見到左房、左心室增大,也可能在正常範圍。晚期可見右室增大和肺淤血表現。4.心臟磁共振(MRI)其敏感性高於超聲心動圖,但費用較高,對於診斷特殊部位的肥厚和不典型的肥厚最為靈敏。還可以發現心肌纖維化組織。5.心內膜下心肌活檢免疫性熒光可發現肥厚心肌內兒茶酚胺含量增高,組織學可見心肌排列紊亂和肥大的心肌細胞。診斷超聲心動圖提示左心室壁或(和)室間隔厚度≥15mm,排除了其他引起心肌肥厚的原因如高血壓病、風溼性心臟病二尖瓣病、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室間隔缺損)及代謝性疾病伴發心肌肥厚。鑑別診斷1.主動脈瓣狹窄本病收縮期雜音位置高,向頸部傳導,改變心肌收縮力及周圍阻力的措施對雜音影響不大,主動脈瓣第二音減弱。超聲心動圖有助於發現主動脈瓣病變。2.高血壓性心肌肥厚目前認為高血壓患者心肌肥厚>2.5cm時,才可以診斷高血壓合併肥厚型心肌病;否則,應考慮高血壓引起的心肌肥厚。但是,具體到患者應根據高血壓的時間和程度而定。3.冠心病本病發病年齡多在中年以上,一般無胸骨左緣雜音,超聲有助於診斷。治療1.對無症狀、室間隔肥厚不明顯及心電圖正常者暫行觀察。2.避免劇烈運動特別是競技性運動及情緒緊張。3.藥物治療避免應用洋地黃製劑、硝酸甘油、異丙腎上腺素等藥物。(1)β受體阻滯劑 心得安、氨醯心安、美託洛爾、比索洛爾。(2)鈣離子拮抗劑 異搏定、硫氮卓酮。(3)抗心衰治療(終末期) 可用利尿劑及擴血管藥。(4)抗心律失常 乙胺碘呋酮、雙異丙比胺,有抗心律失常及負性肌力作用。4.室間隔肌切除術對藥物治療無效,左室流出道嚴重梗阻者適用。5.雙腔起搏預後尚難確定。6.經皮腔間隔心肌化學消融術(PE-MA)是將無水乙醇經導管注入供應室間隔心肌組織的間隔支血管,造成人為的間隔心肌梗死,以緩解左室流出道梗阻,是近年治療HCM的一種新方法。7.預防猝死對於高危患者,除避免劇烈運動和藥物治療外,還應安裝植入式心臟復律除顫器。預後病程相差較大,大多數患者的壽命與正常人無區別。如親屬中有猝死患者、本人有暈厥史、有室性心動過速、心室壁嚴重肥厚(3.0cm以上)等,則可能發生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