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匯侃
-
2 # 破曉修羅
這句話就是馬斯諾需求金字塔的簡化版解釋嘛。
生理需要(包括生存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被尊重,自我實現
基礎需要滿足了,才會衍生出高等級的需要。
倉廩實,衣食足都屬於生理需要,
知禮節,知榮辱屬於被尊重的需要,
-
3 # 紹興李珍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有沒有道理?
答:這是管子牧民的指導思想:“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如果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國家沒有什麼物質結餘,給他們講禮義、操守是沒有什麼用的。一個連中飯都不知在何處之家庭棟樑,要讓他們安靜下來,盡講一些摸不著邊際的東西,回家面對老弱父母對物質祈盼的雙眼、幼弱孩子飢餓的淚眼、妻子無奈絕望的眼神,他會做什麼?他什麼都會去做,只希望一家老小不再受到飢寒的追迫。
當一個人可以衣食無憂體面生活之時,才會有閒暇去追求那些精神上的美好東西;給他講道理,才會有聽的時間。
《論語·子路》子適衛,冉有僕。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您看看:孔子不也是這樣的意思嗎?人多了,需要幹什麼?需要儘快地富裕起來。富裕起來再幹什麼,教育之。法家與儒家又有多少分別呢?
故而“禮儀之邦”之“禮儀”,不但指全民富裕更指全民明理,說得多麼文雅,僅僅只有四個字,這便是古人用詞的理念。敬奉!2021年1月17日
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是絕對的。
倉廩實,衣食足,就是物質豐富,達到了不愁吃,不愁穿的境地,一般情況下,人們衣食富足,自然就知禮節,知榮辱了。這和“窮山惡水出刁民”,是相反的兩種狀態,人在貧困狀態下,就容易犯法違規,為了生存而做出越禮之事,餓飢起盜心,指的即此情況。當然“君子固窮”,而“小人窮斯濫矣”。
倉廩實知禮節,衣食足知榮辱。也即物質文明決定精神文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一般情況下,是正確的。但不排除有些人貪心不足,慾壑難填,雖飽暖卻思淫慾,甚至違法亂紀,也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