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天英媽

    根據小孩的發展特徵,一般三歲以後是孩子學習語言的發展期,幼兒的語言是在交流和運營中發展起來的,孩子到了會說話還不會說話我們就要分析一下原因:

    孩子有生理疾病

    有的孩子舌繫帶過短,聽力或者智力障礙、也會引起小孩不會說話。

    我家侄子就是舌繫帶過短,導致講話不清晰。後來在醫院剪了以後就好多了也願意開口講話。所以我們要先帶孩子去醫院做一個檢查,排除生理的疾病。

    寶寶平時講話時,大人沒有及時迴應。寶寶就失去了講話的興趣。

    寶寶在啞啞學語的時候我們要及時迴應孩子,這個時候正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有的媽媽就發現在這過程中你跟寶寶說話,寶寶越說越有勁,雖然有時哦哦哦我們聽不懂。其實這正是寶寶在跟我們交流想講話。

    家庭環境原因,家裡人都不愛講話

    有的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帶的寶寶,自己本身就不愛講話,寶寶長期在這個沉默環境中,沒有講話的模仿物件,缺乏語調的刺激就沒有說話的慾望。

    父母代替寶寶講話和回答,剝奪了寶寶講話的權力。

    比如說寶寶想玩玩具,寶寶用手指著玩具。不少媽媽就會說,阿,寶寶想玩玩具,是吧?順手就把玩具遞給寶寶了,寶寶不需要表達就可以得到他想得到的東西。或者說寶寶指著爸爸,有的媽媽會說,寶寶要爸爸抱抱呀。你會發現,寶寶的想法和需要,全被父母剝奪。寶寶要喝水時手指著杯子,你可以叫寶寶說,水,喝水。引導孩子說出來,

    跟孩子小寶寶說話的方式是用誇大的語言,誇張的肢體動作、緩慢的語速,寶寶容易理解也喜歡模仿我們講話。

    家裡講話方言太多,寶寶不知跟誰學說話

    現在有很多家庭人員方言多,像我們班有一個寶寶,爸爸是江西的講的江西九江話,媽媽福建的和外婆講話用的是福建話。爸爸媽媽講的是普通話。語言太雜了,寶寶不知道跟誰學說話。慢慢的也不願意講話。

    特殊情況,有些寶寶本來就講話晚。

    我家親戚有個孩子也是快3歲半才會講話,之前家裡人還都以為是啞巴。現在講話還是很流利的。這種情況我們只能多點耐心,靜等花開了。

    到了三歲孩子不會講話作為父母的肯定會心急,但是我們切記不能在孩子面前說,你怎麼不說話,怎麼不會講話的話語。這樣就給孩子貼了標籤,孩子覺得他不會講話,反而不願意開口講話了。我們應該為幼兒創造自由,寬鬆的語言環境,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並能得到積極迴應。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 2 # 兒童呼吸科李小梅醫生

    正常發育情況下寶寶在兩歲左右可以說一些簡單的話語,如果寶寶三歲還不會說話,家長可帶寶寶到醫院去做一個全面性的檢查,看寶寶是否有語言發育障礙或者自閉等情況,在醫生的指導下及時矯正,日常生活上家長要主動引導寶寶開口說話,可以帶寶寶到人多的場所和小朋友玩耍進行交流溝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蘑菇跟什麼菜搭配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