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且行309

    這個問題有意思,也很有現實意義。

    一、我認為,這種情況出現,責任首先在教師,教師必須承擔起教育改變孩子的責任。

    孩子課堂上不聽話大多是因為他學不進去了,老師講的課他聽不懂。誰不想學習好啊,只是學習知識這個東西是一個系統工程,稍不留神,在某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就會影響到下一步的學習。假如一節課有一部分知識沒有學透,那麼下一節課的學習就很容易受到影響,學不懂,自然就聽不進去。聽不進去,在老師的眼裡,你就是不聽話的了。

    一個班級四五十人,教師有時候著實難以兼顧,有人落下來也很正常。但是,也會有個別教師對孩子缺乏耐心,對教學缺少方法,這樣就很容易耽誤孩子的學習了。

    那怎麼辦?教師必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擔負起幫助孩子改變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這個責任。教師一定要捨得花時間研究學生,而不僅僅是教材,你必須知道孩子學習的困難在哪,問題的癥結在哪,再去想方法予以解決。如果老師只知一味責備孩子不會學、不想學,而不積極研究學生,瞭解學生,並採取針對性的措施幫助孩子,那作為教師,你就很難做好你的本職工作了。

    家長在這方面要跟老師多溝通,為老師提供更多自己孩子學習習慣、方法態度等各方面的資訊,以便讓老師更充分了解孩子學習情況,找到更加有效的符合實際的解決辦法。

    二、孩子也要反思自己,知道自己學習上存在的問題,想辦法改變自己的態度和方法,提高學習成績。

    孩子應該這樣去想,一個班級幾十個學生,老師同樣的教育,別人能懂自己為什麼不懂?孩子要拿自己跟同學進行比較,如果是自己態度有問題就得改變態度,如果是方法不對路,就得虛心求教。

    學習不是餵雞,填進去就好,所以學生自主學習最重要。平時,孩子自己就得多讀書,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改造自己人生觀世界觀。透過多讀書,既能加深自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又能養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這些都會對自己在學校裡面的學習產生持久的積極的影響。

    第三、家長要負擔起教師與子女之間的溝通協調作用。

    教師與學生之間出了矛盾,有了分歧,是很常見的現象。家長夾在兩者中間,必須承擔起溝通協調的重任。

    孩子跟老師相互埋怨,相互找茬,師生感情肯定是出了問題。無論這個師生感情受傷是事情的起因還是因為發生了什麼事情才導致師生感情有縫隙,家長都得從修復感情方面入手。人的心理很奇怪的,感情上不接受,講多少道理都沒有用。所以,家長要儘量從自己孩子身上找答案,要想法子改變孩子對教師的偏見和態度,而不要過多責備老師。

    總之,無論是教師、學生、還是家長,都要達成這樣的共識:師生之間出現了問題,不要回避,不能責難,要多角度看問題,要多渠道想方法。只要我們努力去做了,問題總會得到解決;如果只知道相互推諉、相互埋怨,那問題就永遠解決不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植物神經紊亂會造成心臟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