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雅識怡趣

    隨著秋天的到來,一早一晚的溫度差以及涼爽的秋風帶來了乾燥的氣候,這讓我們的呼吸系統,尤其的肺部多有不適出現。中醫認為,肺居胸腔,在諸臟腑中,其位最高,故稱“華蓋”。非也嬌嫩,不耐寒熱,易被邪侵,故又稱“嬌髒”。依據中醫五行理論認為,分屬於金,主秋氣,肺與秋同屬於五行之金。時令至秋,草木皆凋。人體肺臟主清肅下行,為陽中之陰,同氣相求,故與秋天相應。

    肺與秋季相應,肺喜潤惡燥,秋燥之氣與肺喜潤之性相違,所以秋燥之氣最易傷肺。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心病等肺部慢性疾病往往在秋末時復發。應季保健,才能適應季節的變化,安度金秋,重在養肺。

    1、懂得大呼吸

    俗話說“人活一口氣”,所以養肺是第一要義就是要會呼吸,病情時大呼吸,以起到平衡陰陽,呼吸精氣的作用。

    2、笑的運動

    笑也是一種健身運動,它能使胸廓擴張,肺活量增大,調節人體氣機的升降,解除胸悶,消除疲勞,恢復體力。特別是清晨鍛鍊,若能開懷大笑,可使肺吸入足量的清新空氣,撥出廢氣,加快血液迴圈,從而達到心肺氣血調和。

    3、冷水鍛鍊

    到了秋天,應該“早臥以避風寒,早起以領略秋爽”。中醫認為,早睡早起,養神寧志,聞雞起舞,堅持早練,使肺氣清,外邪則不易侵入。適當秋凍可提高面板和鼻黏膜的耐寒力,改善心肺功能,從而提高呼吸道和肺部的耐寒抗病能力。秋凍訓練除少穿衣服外,還有“冷水鍛鍊法”,即從初秋起就用冷水洗臉、冷水擦浴,並持之以恆。

    4、調節津液

    補水是秋季養肺的重要環節。當然,秋季飲水有一定的技巧,即一次不宜大量快速地飲水,要緩慢多次少量飲用,最好在清晨鍛鍊之前和晚上就寢前各飲水200毫升,白天兩餐之間可飲800毫升左右。還有透過吐納吞津來調節津液,方法:在深呼吸的同時,配合手足屈伸、腰背俯仰、頭頸伸縮等運動,就是所謂的導引。另外用舌頭攪拌舌下廉泉穴湧出的津液,徐徐嚥下即可。

    5、白色食物最潤肺

    煩躁最易犯肺傷津,使人出現咽乾鼻燥、乾咳聲嘶、面板枯澀等症狀。故秋季宜多選食一些生津潤肺、養陰清燥的食物。而白色的食物是對應肺臟的,因此在秋季多吃白色食物做成的食療方,是秋季養生的必備之選。

    推薦了以下三款養肺食療:

    百合梨湯梨1個,百合、麥冬各10克,胖大海5枚。將梨洗淨切塊與百合、麥冬、胖大海同煮,待梨八成熟時加冰糖,吃梨飲湯。

    木耳粥黑木耳5克,大棗10克,粳米100克,冰糖25克,將黑木耳(或銀耳)放入溫水中泡發,擇去蒂,除去雜質,撕成絲,放入鍋內;將粳米淘洗乾淨,放入鍋內;大棗洗淨,放入鍋內,加水1200毫升。將鍋置武火上燒開,移文火上燉熬,黑木耳(或銀耳)熟透,粳米成粥後,加入糖汁即成。常服有效。功效:滋陰潤肺。適用於肺陰虛勞咳嗽,咯血,氣喘等症。

    山藥百合燉兔肉山藥、百合各30克,兔肉200~300克,生薑、鹽等調味品適量。先將兔肉洗淨,切成小塊,然後與淮山藥、百合及適量調味品同放入燉盅內,隔水燉1小時即可。此方潤肺止咳、清心安神、補腎固精、潤腸通便。適用於因肺脾腎不足引起的食少便溏,肺熱咳嗽,虛勞咳嗽,慢性氣管炎,及老年性糖尿病,婦女更年期綜合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2年小行星撞地球是真是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