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關山聽風

    老人過八十大壽俗稱上壽。老人分男女,民間有“男上女滿”之說。也就是說,男的祝壽一般安排在七十九歲,即“男人九不慶十”;女的則在八十歲。

    (農村祝壽)

    為什麼同樣是八十大壽,男女有別呢?這是因為中國古代民間有一種觀念,認為一三五七九單數為陽,二四六八又數為陰,九為陽數之極,物極必反,因此,九代表由盈轉虧,由盛轉衰,是一個不吉利的數字。再說,古代很多地方認為男人逢九是厄關,須防病災傷亡禍事發生。如,清人董含著《莆鄉贅筆》中有“古人逢九,雲是年必有災殃。”如此看來,這古風俗流傳久遠。

    現在很多地方民間,男人過壽一般還按古代信俗,如六十九歲,稱七十大壽,七十九歲,稱八十大壽,六十九歲、七十九歲又稱“上七十”、“上八十”,如此就巧妙地躲過了九,也就躲過了病災傷亡禍事。女的雖然也以年齡逢九為忌,但在古代,女主內,男主外,遭遇的危險要大於女人,因此,女人就沒有這個講究,再說,逢十為滿數,也是雙數,屬陰,女人也就逢十做壽。

    (健康是老人之福)

    老人不管是上八十還是滿八十,在過去,七十就稱古老稀,也就是說,能到七十歲的老人就很少了,所以七十稱為大壽,都要熱熱鬧鬧地做壽,到八十歲就更加風風光光辦壽了。

    過去風俗,老人做八十壽辰,一般要殺豬,做糕點或打餈粑。兒子要提前幾天請老人吃飯。外嫁女兒要請置辦抬盒、對聯牌匾,請了鼓樂,一路吹吹打打前來祝壽。兒子也要請鼓樂在家吹打,有能力的人家還要請人唱大戲,熱鬧一番。現在一些偏遠地區的農村依然按此習俗辦理。

    老人八十做壽,最隆重的就是晚輩拜壽。拜壽前,要點起香燭,壽星(如兩老夫妻健在,要一起祭拜)先祭拜祖宗,然後在堂屋正面的椅子坐好,兒孫輩按長幼順序一一給壽星(如兩老夫妻健在,要一起接受跪拜禮)行跪拜大禮,並敬上禮金禮品。拜壽之後,才能開壽宴。現在一些地方已改在大酒店舉行慶壽儀式,請專門的禮儀隊伍來包辦,大多是中西結合,拜壽時,大家一起拜,然後唱生日歌,吃生日蛋糕,不洋不土,也是一種賀壽方式。

    (農村拜壽場景)

    還有的地方風俗,老人過八十大壽時,不肯做壽,到臨近壽辰的前幾天就外出躲起來,稱為“躲壽”。也有的地方,在臨近壽辰半個月左右,本人親自上親朋好友家去推辭,說不做生日,叫“辭壽”。兩個目的都是為自己添福添壽。

  • 2 # 九天老嫗下凡塵

    以前的生活很艱難,一年四季,只能在春節的時候吃回肉,所以民間還有:六十六,要吃女兒的一塊肉的奢侈的說法。以前我母親活著的時候來我家,進門之後的第一句話就是:走閨女不吃肉,還不如在家裡受!要求我必須找鄰居家借些肉票去買豬肉。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豬肉的價格雖然漲的有點離譜,但是不要肉票就能買豬肉。所以希望六十六歲的友友們,再苦再難,也要去買塊肉吃一吃!那也是為了自己能高壽。

    百歲時要不要過壽?我也經歷的不多,因為在以前缺吃少穿的歲月中,很少見到頂百的老人,“頂百”又與“頂碑”有些音同,大家在廟宇寺院,常會見到一個大石龜的背上馱著一個大石碑,那就是俗話說的——頂碑。雖然曹操說過“龜雖壽”,雖然日本鬼子也把烏龜當成長壽的吉祥物,但是在老嫗看來:天天馱著一噸多重的大石碑,晝夜不得休息,也是非常辛苦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來述述你最願意拿出曬曬的立功受獎是哪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