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聊史論今
-
2 # 槐蔭樹下的老曹
這就是格局與境界的問題。
在衣錦還鄉,面對戰戰兢兢地跪在自己面前的劉德時,朱元璋說的是:“爾之所為,亦恆情耳,不必問。吾貧時,爾豈知今日為天子耶?”
這就是說,朱元璋內心是認可劉德的行為是人之常情的。
而劉德又不可能提前知道朱元璋會做天子。
所以,在不能提前知道朱元璋會做天子的情況下,以人之常情而拒絕免費提供土地給他,就情有可原。
在這樣的一種認知前提下,朱元璋要來報復李德當年不免費提供給自己土地,那就是氣量狹小,睚眥必報。
而一個氣量狹小,睚眥必報的人,能夠打江山嗎?
一個氣量狹小,睚眥必報的人,能夠領導許多人一起奔前程嗎?
領導眾多人一起奔前程,那就必定要善於調解眾多人之間的矛盾,那是一定要有大格局、大胸懷的。
而朱元璋能夠領導眾多人一起打下江山,這不光是他會打仗,而是要他善於團結人,善於籠絡人,也就是要他具有大格局,高境界。
這種大格局,高境界,不一定是他天生就有的,而是他在長期的鬥爭生活中,慢慢地磨鍊成的。
也許有人會說,朱元璋殺了那麼多的功臣,他還有大格局,還有高境界啊?
其實,他殺了那麼多功臣,他的江山還是那麼穩固,還是有人支援他。
這就是他的大格局,就是他的高境界。
反倒是,被他殺的那些功臣,為什麼會被他殺呢?
難道不是那些功臣,沒有格局,沒有境界嗎?
而朱元璋衣錦還鄉時,沒有報復劉德,反而賜了劉德良田30頃,免徭役10年,這就是他的大格局,高境界。
-
3 # 殿前司都點檢
韓信發達後,讓他受胯下之辱的人韓信都沒有收拾,更何況朱元璋了,身份階層不一樣了,韓信去報復別人能有什麼好處?除了落個仗勢欺人的壞名聲,放過那個人反而是宰相肚裡能撐船。朱元璋作為皇帝去欺壓普通百姓是要給手下開一個破壞法律的壞頭嗎?以後官員將領等欺負了百姓都能隨便找個理由:他爺爺欺負過我爺爺我只是報復回來,他太爺爺欺負過我三舅姥爺我這人報仇。國家還怎麼治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該怎麼實行?
-
4 # 一切都付笑談中
朱元璋雖然是大明的開國皇帝,享盡人間榮華富貴,但是小時候的朱元璋可是歷盡人間滄桑,妥妥一個最底層的老百姓,他的父母去世時,朱元璋厚著臉皮去找地主劉德給自己一塊地安葬父母,由於無錢無勢,不管朱元璋怎麼苦苦哀求,地主劉德卻鐵石心腸,怎麼也不答應,朱元璋因此恨透了這個地主劉德。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小時候窮得叮噹響的朱元璋居然搖身一變,成為了萬人之上的皇帝,當他耀武揚威地回到家鄉光宗耀祖時,劉德已是誠惶誠恐,生怕朱元璋會找他的麻煩,然而讓他萬沒想到的是,朱元璋居然大發善心,並沒有為難他,反而賞賜他良田三十頃,免徭役十年,這對劉德來說可是天大的恩賜。
為什麼朱元璋沒有對他下毒手呢?要知道朱元璋可是個心狠手辣的傢伙,在他手上喪命的人可是不計其數,再幹掉一個地主劉德也是像碾死一隻螞蟻那樣簡單,但是朱元璋卻放過了他,真的是他大發善心,良心發現嗎,答案是否定的,他的性格仍然是殘酷無情,嗜殺成性,這件好事看似是以德報怨,其實是朱元璋多重因素綜合考量後,做出的決定,其最真實的目的就是為了收買人心,穩定新生的大明政權,以保證他的大明江山能夠千秋萬代。
朱元璋雖然稱帝,建立了大明王朝,但是那時的統治仍未穩固,內部還有一些地方割據勢力沒有剷除乾淨,外部還有殘存的北元勢力虎視眈眈,因而他的每一步策略都要小心翼翼,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這裡的“民”不僅指窮苦大眾,也包括地主階級,如果能夠做出一些籠絡人心的事情,無疑對他的大明統治是百利而無一害,善待地主劉德,正好可以此彰顯自己的仁義,最大程度上爭取天下地主階級們對他的支援,不要忘了,大明仍然是封建社會,地主階級是統治階級,他需要團結這些地主們來為他的大明服務。
最後,站在朱元璋皇帝的身份上考慮,他已是九五之尊,整個天下都是他的,他的格局觀顯然要比普通人要大,看問題的角度也不再是當年的窮小子可比的,自然要能宰相肚裡能撐船,區區一個小地主劉德,和他的身份隔著千山萬水,當年的那些不愉快在他稱帝以後來看都是不值一提的存在。
回覆列表
事情經過
元朝末年,元朝朝政腐敗,貪官汙吏、地主惡霸橫行,再加上淮河沿岸發生旱災並大規模爆發瘟疫,天災人禍之下,廣大窮苦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朱元璋(當時叫朱重八)一家就是在這樣的環境當中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父母兄長侄子先後餓死,一大家子就只剩下了朱元璋和二哥兩個人。
為了安葬親人,朱元璋和二哥找到地主劉德,希望對方能夠施捨一方土地,好讓親人入土為安。
可是這位大地主劉德卻眼睜睜看著朱元璋兄弟倆跪在自己面前,聲淚俱下、苦苦哀求,就是不肯施捨一方土地。好在天無絕人之路,他們的情況被另一位好心的地主劉繼祖知道了,並給了他們一塊地,至此,朱元璋的父母總算才得以入土為安。
後來,為了生計,朱元璋在皇覺寺出家當了一段時間和尚後,應兒時玩伴湯和之邀,參加了反抗暴元的義軍隊伍,並經過近20年的浴血奮戰,最終奪得了天下,開創了大明王朝,自己則成為了明朝的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稱帝后的朱元璋,回到家鄉鳳陽時,對鄉親們大加賞賜,每戶均被賜予土地,並且還免徵賦稅,對於當年好心贈地的劉繼祖一家更是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不僅將已去世多年的劉繼祖追封為義惠侯、正妻婁氏為侯夫人,同時還允許劉家世襲罔替,讓劉家世代得以安享榮華。
而對於當年那位狠心絕情的大地主劉德,朱元璋也不僅沒有加以報復,反而還賜了他良田30頃,免徭役10年,可謂是仇將恩報!
朱元璋為何對劉德沒有加以報復呢?首先是沒必要,或者說不屑。想當年,地主劉德對自己那麼的尖酸刻薄,連寸土之地都不肯施捨,現如今,自己君臨天下,整個天下都是自己的,要報復一個小小的地主,簡直就是易如反掌!可朱元璋並沒有這樣做,他選擇了原諒,究其原因,還是沒那個必要,畢竟,自己乃是真龍天子,何等的身份,要是與一個小地主較真,豈不掉價?更何況,自己原諒這麼一位曾經對自己尖酸刻薄的小人物,豈不更加彰顯自己的皇恩浩蕩!這應該是朱元璋沒有對劉德加以報復的直接原因。
其次是朱元璋對於劉德當年這種行為打內心裡認同。想當年,朱元璋一家作為劉德家的佃戶,就階級屬性來說,那是貧農當中的貧農,可現如今,作為開國皇帝,他的階級屬性也陡然發生轉變,如果說劉德是地主的話,那朱元璋本人就是最大的地主。作為地主階級的朱元璋,其實內心裡對劉德當年的行為是認同的,也正因為如此,他在衣錦還鄉之時,面對戰戰兢兢地跪在自己面前的劉德,才會說出那一番話:
“爾之所為,亦恆情耳,不必問。吾貧時,爾豈知今日為天子耶?
你當年的所作所為,也算是合情合理,不必追究。我窮困潦倒之時,你又怎麼能知道我今天會成為天子呢?這應該是朱元璋沒有對劉德加以報復的根本原因。
當然了,不管怎麼說,朱元璋對劉德也算是仁至義盡了,畢竟,曾經的傷害是不爭的事實,可他依然能夠作出原諒,足見其胸襟!
所以說,生而為人,還是要厚道點,面對弱勢群體,能幫一把就幫一把,否則,今天你對我愛答不理,他日我讓你高攀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