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2
回覆列表
  • 1 # 0曉風殘月0

    其實靜下心來讀一讀裡面確實能學到很多東西,最近看的一段印象很深刻分享給大家:

    管仲臨死前,齊桓公去請教未來之路。管仲說,在您的放權和我的管理下,齊國已屹立世界之顛,但需要保持。所以我死後,請你離那三個東西遠點。管仲所謂的“三個東西”就是齊桓公最寵愛的三個人:易牙、衛開方、豎刁。三人對齊桓公可謂是忠心耿耿,幾乎恩重如山。齊桓公有次對易牙說,大王我什麼都吃過,就是沒吃過人肉。晚飯時,易牙就端上一盤肉,齊桓公吃了後大讚爽口過癮,問是什麼肉。

    易牙回答,我兒子的肉。齊桓公感動的稀里嘩啦。衛開方本是衛國的公子,不遠萬里來到齊桓公身邊,全身心侍奉。齊桓公曾問他,你遠離故土,拋棄父母妻兒,難道不想念他們嗎?衛開方回答,這一切跟您一比,就是糞土。齊桓公為之哽咽。而另外一個叫豎刁的,自願閹割自己來宮中伺候齊桓公。齊桓公始終把這三人當成人生最寶貴的財富,如今管仲卻讓他遠離,自然莫名其妙。

    管仲解釋道:“人性都是自私的,然後是愛自己的妻兒,然後是愛自己的父母。豎刁把自己給閹割了,對自己都敢下狠手,何況對別人?易牙連自己的兒子都能殺,何況對別人?衛開方連自己的妻兒都肯拋棄,何況別人?”齊桓公說,“這才說明他們對我恩重如山,高風亮節呢。”管仲說,“胡扯,您將來會把位置傳給兒子,還是傳給一個陌生人?”齊桓公說,當然是傳給兒子。

      

    管仲說,人愛自己勝愛別人,這是天性。如果有人愛別人勝於愛自己,那就是偽,就是違背天性,不近人情。不近人情的人,要離他遠點。因為一個人沒有人的性情了,那和禽獸就無異,那可是什麼事都做得出來的。

      

    當然,齊桓公對管仲的這段話大大不以為然。管仲死後,他繼續寵幸這三人,結果是,當他生病在床,無可救藥時,三個高風亮節的人發現效忠他已不能帶來利潤,立即鎖閉宮門,活活餓死了他。

  • 2 # 史話石說3610

    不請自來,略一敘。

    必須說,《史記》——真得很好看。

    5000多年曆史,《史記》涵蓋了3000多年。我覺得史記的“好看”有這麼幾點:

    一、人物多,重要人多

    司馬遷不是第一位史官,歷史要怎麼記載?是像孔子一樣——用春秋筆法——一字寓褒貶,還是像《呂氏春秋》一樣——各家各派,各種事情都要涉獵?

    司馬遷是有思考的,他把蒐集的資料按照人物來分,為每個人寫一部傳記,人與人有交集的地方,取捨的也很得當,比如韓信的事,有的寫在《史記·蕭丞相世家》,有的寫在《史記·淮陰侯列傳》裡面,這種取捨細細玩味,真是很妙呢!

    總覽全書,歷史上各行各業的人物,史記都有記載,可以說,透過《史記》,對三代(夏商周),先秦(主要是春秋戰國)的歷史脈絡清晰可見。

    《史記》毫無爭辯的被尊為第一部國史,可以說是實至名歸。

    二、事情全,大事小事都包含

    在《史記》之前,我們看到的史料,大多是皇(王)家歷史,雖然在《詩經》,在《莊子》等書中有下層老百姓生活的描寫,但是數量跟帝王將相,名人雅士相比,不成比例。

    《史記》第一次開創性的把人物分為本紀、世家、列傳,記錄了各行各業的人,也記錄了各種事情。比如秦始皇的身世,漢高帝劉邦的“糗事”,都有呈現。可以說,事無鉅細,塑造的任務真實,立體。

    三、寓意深,太史公鞭辟入裡的分析得人心 《史記》是有深度的,司馬遷是被漢武帝降罪,施了宮刑的罪犯。在《史記》成書的規劃當中,他為孔子立傳,把孔子當諸侯看待;為項羽立傳,把項羽和劉邦放在同樣的體例裡面。這是勇氣,這是魄力,這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做的事。

    《史記》幾乎每一篇後面都有一段——太史公曰。司馬遷的評價也常常被後世拿來引用,可見後人是認可司馬遷的史學觀,認同他的識人觀。《史記》這些寓意深刻的地方,在字裡行間有非常多,非常明顯的體現。

    此外,還有文學性強,可讀性,趣味性都是很夠的。

    韓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就很推崇《史記》,他所發起的古文運動就是學習司馬遷的文風,做司馬遷的私淑弟子。可見《史記》的文學價值不是一般的高。更何況我們都熟知的,魯迅先生對《史記》的評價——“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絕唱,離騷,用詞分量是何等之重。

    希望透過我的介紹,您也能喜歡《史記》,有心得的地方可以一起探討。

  • 3 # 一個人的歷史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魯迅先生的評價十分中肯。要想評價《史記》到底好不好看,一個先決條件就是自己真正讀過一遍,慶幸的是在最近我完整的把《史記》讀完了一遍。不僅如此,我還在簡書平臺上發表了讀《史記》之後的所思所悟,包含了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

    不誇張的講,完全可以把《史記》當作一部文學作品來看。透過大量的細節描寫,人物形象的刻畫,故事情節的鋪墊,讓我看到了歷史上的英雄人物,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冰冷的雕像和史料上零星文字的記載。從《史記》中記載的英雄身上,我們可以學到不一樣的人生智慧。

    關於劉邦

    談到劉邦,很多人認為司馬遷在《史記》中將其寫得非常猥瑣不堪,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小人流氓,一個市井無賴之人。而這樣的人身邊居然會有“漢初三傑”和一大批能臣勇將的追隨和擁戴,最後竟然能擊敗西楚霸王項羽一統天下,似乎這太不可思議。實則不然,如果細讀《史記》,就會發現在字裡行間之中,透露出了劉邦所具備的非凡能力,這是他能成為天下之主的原因所在。劉邦是個有原則的人,但他蔑視很多世俗的原則,他心中只有一個根本的原則,就是奪得天下成為大漢天子。為了達成這一目標,其他所有的所謂原則都可以摒棄,所謂的利益都可以捨棄,所謂的好處都可以賦予,所有的人員都可以利用。劉邦手下能聚集大批能人異士的根本原因在於他有雙贏思維,他做事的目的不僅僅是實現自己的目標,而是在此基礎上儘可能的實現自己手下人每個人的目標,在奮鬥的過程中實現真正的雙贏。只要不是和我爭天下,想造我的反,你要什麼我都可以給你。這在最後和項羽決戰時,為了拉攏彭越和韓信,直接封二人為王這件事上就可能看出端倪。

    關於韓信

    提到兵仙韓信,很多人都扼腕嘆息,都會想到韓信所說的:“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這句話也成為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用來說明劉邦無情無義、冷血無情,虐殺功臣的證據之一。但是大家都忽略了這樣一個問題,劉邦手下大多數功臣勇將不僅沒有被殺,還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韓信為什麼被殺,首先要從他自己身上找原因。總是把責任推到他人身上,無法真正的正視自己,這正是失敗或不幸的根本原因所在。韓信的問題在於善謀兵,不擅謀其身。如果他和張良、蕭何一樣,懂得自汙保身,懂得放棄權力,懂得捨得之道,懂得遠離是非,那麼被殺的絕對不會是他韓信。另一個問題在於韓信錯誤的把同事當作了朋友,韓信一生中最為信任的朋友就是蕭何。孰不知蕭何最要好的朋友並不是韓信,蕭何心中只有一個朋友那就是劉邦。他推薦韓信給劉邦,並不是因為看重韓信,而是因為他認為韓信對劉邦來講有利用的價值,僅此而已。

    關於成功

    現今社會很多人渴望成功,可是卻沒有幾個人能說清楚究竟什麼才叫做成功。很多人盲目把和他做比較,當作了成功的標準。

    透過讀《史記》,我理解了這個世界從來就沒有存在過成功和失敗之說。在我看來,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是在不斷試錯的過程,透過試錯不斷的獲得進步,改善自己的生活質量,提升自己的生存能力,獲得自己的認同和他人的信任,這是我們每一個人存在的真正價值所在。

    寫在最後的話

    怎麼樣?《史記》很有趣兒吧?希望大家都多讀讀史,讀史不僅可以明智,還可以獲得許多你意想不到的收穫。

    如果大家對自己的文言文閱讀能力有信心,我推薦大家閱讀中華書局版的《史記》。

    如對文言文信心不足,想看白話版本,迅速掌握內容的話,推薦大家看商務印書館的白話版《史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二在校學生,手上有3萬,創業乾點什麼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