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志程

    那大漢桌上放著一盤熟牛肉,一碗大湯,兩大壺酒,此外更無別物,可見他便是吃喝,也是十分的豪邁自在。那大漢向段譽瞧了兩眼,便即轉過頭去,自行吃喝。段譽正感寂寞無聊,有心要結交朋友,便招呼跑堂過來,指著那大漢的背心說道:“這位爺臺的酒菜帳都算在我這兒。”

    這是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段譽與喬峰初次相識的片段,大漢自然指的就是喬峰,後來兩人在這松鶴樓比試酒量,兩人都喝了四十餘碗酒,趁著酒興義結金蘭。確實,這很符合我們對古代大俠的想象,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瀟灑自在。

    但今天要說的不是武俠,也不是江湖,而是文首的那盤熟牛肉。如果將那盤熟牛肉改成熟豬肉,相信大家會覺得很是彆扭,因為在大家心中,牛肉與酒是大俠的標配,改成豬肉,則無法顯示出大俠的豪爽氣概。但是,在中國古代,牛肉真的是這樣隨隨便便就能吃的嗎?

    不是,小說畢竟是小說,在真實的中國古代社會,吃牛肉是很容易惹出事來的。

    其實,華人吃牛肉的歷史很早,但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由於牛是提高農業產量的重要生產資料,因而成為國家戰略物資,不許私自宰殺。因此,當時的各國統治者都禁止食用牛肉。

    而小說《天龍八部》發生的時代背景是在北宋,眾所周知,宋代相對於前朝,市井生活非常豐富,經濟也很發達,但是對於牛肉這一塊,卻管理的非常嚴格。宋代立法明確嚴禁殺牛,私自殺牛者罪可處死。《宋刑統》規定:“今後應有盜官私馬牛雜畜而殺之,或因仇嫌憎嫉而潛行屠殺者,請併為盜殺。如盜殺馬牛,頭首處死,從者減一等”,“如有盜割牛鼻,盜斫牛腳者,首處死,從減一等,創合可用者,並減一等”。宋真宗時下詔:“自今屠耕牛及盜殺牛,罪不至死者,並繫獄以聞,當從重斷”。

    所以,在中國古代的很多朝代,平明百姓是很難吃到牛肉的。正因為牛肉是違禁食物,因而吃牛肉就代表了一種造反的精神,這也是水泊梁山那一票人物如此熱衷於吃牛肉的原因。

    古人描述:身高丈二,身長八尺,兵器動則幾十上百斤。都是一種渲染手段。起到襯托作用。

  • 2 # 賀蘭山下的守望者

    很簡單,你去每天步行五十公里,持續一個月。等你的飯量翻倍了你就不好奇了。別人說多了什麼活動量大飯量大或者說沒油水飯量大沒親身體驗是不好理解的。

  • 3 # 藍星居委會大媽

    就比如大家都看過的水滸傳,經常出現的一個場面就是梁山好漢對店家說:“給我來二斤上好的熟牛肉,再來一壺酒。”以這個來判斷古代人是不是特別能吃是有失偏頗的。水滸傳畢竟是小說,需要用誇張的手法突出梁山好漢的義氣。而且在古代,因為是傳統農業社會,是嚴禁宰殺耕牛的。

    還有一個為人津津樂道的名場面就是《大宅門》中鄭老屁的吃播。大戶人家吃慣了大魚大肉,吃飯的時候面對滿桌精美的食物,竟然沒有一個人動筷子。白七爺一氣之下叫來了鄭老屁,把所有的菜都倒在了一個洗菜的盆裡,他一個人竟然吃完了。

    所以,古代人到底能不能吃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第一,中國古代是典型的農業社會,沒有先進的機械,人們從事農業生產主要是用人力和畜力,消耗的能量是特別多的,消耗的多,攝入的自然就多。我太爺爺年輕的時候可是能一個人能吃完一碗煮豬肉,再喝一碗豬肉湯的。

    第二,得益於中國的經濟發展,我們的飯桌上再也不是隻有寥寥的幾種菜了。隨著老百姓飯桌的豐富,人們可選擇的菜多了,才會變得挑食。在古代那個生產力低下,且交通不便捷的時候,人們對於吃飯的要求並不高,不餓死就是萬幸,根本沒有讓你挑三揀四的機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孕婦生孩子準備物品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