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中醫說男科

    其實“黎明現象”和“黃昏現象”是原因相同,而時間不同的兩種高血糖現象。高血糖發生在黎明時,叫做糖尿病的“黎明現象”,發生在傍晚時,叫做糖尿病的“黃昏現象”。兩種高血糖現象的發生機理是一樣的,都是與糖尿病患者體內的胰島素和升糖激素(生長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兒茶酚胺、胰高血糖素)在 24小時內的節律性分泌不協調有關。

    在正常生理狀態下,升糖激素均從半夜開始分泌並逐漸增加,至凌晨時分泌達最高峰,而在下午(黃昏時分)又有第2個分泌高峰。

    其實任何人都存在這兩種現象,只不過正常人的基礎胰島素分泌,會隨著其體內升糖激素的增加而增加,對抗了升高的血糖,因而不會出現如此兩個高峰,保證了血糖維持在正常水平上(3.6-5.9mm01/L)。但是糖尿病患者由於其體內的基礎胰島素分泌不足,加上降糖藥物使用不到位,不能有效地抵消升糖激素升高的糖,因而就出現了糖尿病的“黎明現象”或“黃昏現象”。

    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現這兩種現象,表示降糖藥物或胰島素的用量不夠,必須調整治療方案。

    1、哪些人容易發生“黃昏現象”?

    “黃昏現象”並不是每個糖尿病患者都會發生的。

    常見的有:

    1型糖尿病患者;

    肥胖,胰島素抵抗嚴重者;

    抑鬱症、肝硬化、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反覆發生低血糖反應者;

    激性心梗、腦出血、大手術後應激反應明顯者;

    糖尿病白內障手術後球結膜下注射地塞米松的患者等。

    2、如何診斷及治療“黃昏現象”?

    “黃昏現象”並不少見,又是患者血糖控制不穩的罪魁之一,只是目前尚沒有規範的診斷標準,因而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通常認為,經常出現晚餐前血糖高於午餐後2小時血糖1.0~2.0mmol/L者,應考慮有“黃昏現象”。但也有的患者“黃昏現象”發生較晚,表現在睡前血糖高於晚餐後2小時血糖。糖友在判斷自己是否存在黃昏現象時,不要僅憑一兩次的血糖監測結果,因為血糖有可能是受到了飲食、運動、情緒以及氣溫等方面的因素影響。一旦排除了這些因素,懷疑自己確實存在黃昏現象時,則必須引起重視,及時與醫生溝通,調整治療方案。

    3、注重個體差異,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① 飲食,將午餐分兩次吃,血糖可能得到控制。

    ② 午餐後2小時運動30-60分鐘,每分鐘步行100步為一個運動單元,可消耗熱量80-100卡,降低血糖1.0-2.0mmol/L。

    ④ 1型糖尿病患者發生“黃昏現象”較多,最好使用胰島素泵。

    ⑤ 早晚餐前用磺脲類降糖藥,早餐前注射1次中效胰島素。

    ⑥ 在常規降糖治療的基礎上,午餐前用賽庚定4-12毫克,該藥為一種抗組織胺藥,有抑制生長激素作用,3-7天見效。必舒胃(哌倉西平)是治療胃潰瘍的藥物,有抑制生長激素分泌作用,50-100毫克早餐前服用。

    ⑦ 根據血糖情況,晚餐前的胰島素可提前1-2小時注射。

    【1分鐘看你缺哪種維生素】

    ①眼乾澀:缺維生素A。

    ②口臭 :缺維生素B6或鋅。

    ④唇乾脫皮:缺維生素A、B2。

    ⑤貧血、手腳涼:缺維生素B6、鐵葉酸。

    ⑥易疲勞:缺維生素B1、B2、B6。

    ⑦脫髮、頭皮屑過多:缺維生素A、B6、鋅等。#湖南醫聊超能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蒲公英和苦薺菜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