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141197769170

    人在剛剛感到飢餓的時候,身體就會消耗脂肪的,具體時長因人而異,沒有固定標準。(除非你是在極端飢餓的情況下,能源物質消耗殆盡才會選擇破壞組織來使蛋白質參與能量供應過程。)

    常規是糖原分解,脂肪分解,質白質分解,但你說的是長期飢餓狀態,這就說明了人已進入分解蛋白質狀態了,因為沒有能量補充,人是一種機能,無論做什麼它都要需要能量維持著,也就是一直消耗著,就等於汽車已打著火一樣道理,不管是上波加油還是下波省油,它一直都是需要油來維持著狀態。

    擴充套件資料:

    飢餓過程在胰島素減少、胰升糖素增加等激素調節下的代謝特點主要有:

    ①肌肉分解加強,釋放出的大部分氨基酸轉變為丙氨酸及谷氨醯胺。

    ③脂肪分解加速,血漿中甘油與脂肪酸含量上升,結果仍是糖異生加強。因為甘油可直接生成糖,而脂肪酸既可提供糖異生的能量,又可生成乙醯輔酶 A而促進氨基酸、丙酮酸、乳酸等的糖異生作用。由脂肪分解的脂肪酸,約有1/4在肝中轉變為酮體,因而飢餓時血漿酮體可增高几百倍。脂肪酸和酮體成為心肌、腎皮質和骨骼肌的能源,一部分酮體也可被大腦利用。

    ④組織利用葡萄糖減少,原因是組織氧化和利用脂肪酸及酮體加強,生理意義在於減少來源已受限制的葡葡糖,而轉向動用脂庫脂肪,因為人體儲備的脂肪按等熱價計,遠比儲備的糖原為多。由此可見,飢餓時糖異生加強,利用葡萄糖減少,有利於維持血糖水平,這對維護大腦、中樞神經的功能極為有利。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心肌利用營養物質的適應性極強,所以在飢餓期心肌及時轉向利用血中濃度很高的酮體,從而有效地進行自身生理性保護。

    在飢餓過程中,由於生化代謝的激烈變化,人體必然產生體脂消耗和肌肉分解而引起消瘦、乏力,生理上必需的熱能主要來自脂肪(佔80%以上)和蛋白質分解,血中酮體上升,可能發生酮症及酸中毒。對飢餓病人補充葡萄糖是“雪中送炭”,不但能防止酮症及酸中毒,而且每100g葡萄糖即可節約肌肉蛋白質50g

    ,免遭作為燃料分解。

    參考資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草蜂進家有什麼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