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錢布斯

    水面和水下發射戰略導彈除了隱蔽問題外,還有以下主要不同:

    1,水下發射承受的水壓較大,發射更復雜。水下發射時,潛艇一般處在水下30-50米的深度,先向發射筒內充氣,使筒內壓力與筒外海水壓力相等,再將發射筒蓋開啟,筒口的隔膜把水隔開,然後啟動發射動力推動導彈向上運動,衝破筒口隔膜,進入水中,繼而衝出水面上升到空中,火箭發動機自行點火,按預定軌道飛向目標。

    導彈出水後,大量海水湧入筒內,然後關閉筒蓋,把部分多餘的海水排入專用水艙後再排出艇外,使筒內的海水重量與導彈重量相等,以保持潛艇的平衡。

    水上發射相對簡單些,對發射時的海水壓力小。

    2,水下發射後導彈要在水中飛行幾十米,當時海況的情況(如海流、海浪、海水阻力等)對導彈執行軌跡的影響較大,進而可能會用想到落點的精度,所以必須進行修正;而在水上發射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

    熱發射和冷發射,其實就是指導彈發動機點火的時機問題,與水下水面發射狀態無關。

    導彈在發射筒內點火以本身的推力發射稱為“熱發射”,也叫“自力點火”、“溼式發射”或“靜力發射”;利用艇上獨立的燃氣發生器製造高壓蒸汽把導彈推出去,待導彈離開艇體後再點火,這種方式稱為“冷發射”,也叫“彈力發射”、“乾式發射”或“動力發射”。

    據我所瞭解,過去俄羅斯的導彈多采用液體燃料,多是用“熱發射”,推力大,出水後導彈姿態不易受海水波浪的影響。

    目前各國核潛艇的戰略導彈發射方式好像都是“冷發射”。

    因為冷發射優勢較多,如可以節省推進劑在發射井內的消耗,減去導彈尾部很厚的防護罩,降低發射重量和達到導彈小型化;減少發射筒內的防護設施,使筒內構造簡單,造價低廉,增加了筒內的容積,可以配置更大直徑的導彈;筒內不受燃氣和火焰的影響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越是發達的城市,人越睡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