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141082436059

    大家知道,地球軌道的形狀是一個接近正圓的橢圓,隨著地球的繞日公轉,日地之間的距離就不斷變化。地球軌道上距太陽最近的一點,即橢圓軌道的長軸距太陽較近的一端,稱為近日點。在近代,地球過近日點的日期大約在每年一月初。此時地球距太陽約為14710萬千米,通常稱為近日距。地球軌道上距太陽最遠的一點,稱為遠日點。地球過遠日點的日期大約在每年的7月初。此時地球距太陽約為15210萬千米,通常稱為遠日距。近日距和遠日距二者的平均值為14960萬千米,這就是日地平均距離,即1個天文單位。從上面所述,我們就會知道,太陽距離地球儘管在時間上有遠近之分,但決不是一天之內就有分別,所以這種論斷是錯誤的。

    至於為什麼太陽在中午時看起比較小,而朝陽和夕陽比較大,我們先討論兩個問題:1.視覺是怎樣形成的。物體發射出的光被人眼的水晶體(透鏡)成像於視網膜上,使感光細胞感光,然後由視神經將資訊傳送到大腦皮層,經過資訊加工、處理後形成視覺。在一定程度上修改了原樣。例如,同樣大小的物體,黑色的比白色的顯得小些,一幅畫上的藍天比建築物顯得遠一些,諸如此類。總之,目標與背景的對比度,色彩的不同,色彩的襯度等都會程度不同地修改原樣。2.地球大氣層的作用。太陽無論是從東方地平線上冉冉升起,還是跌入西邊山巒之前,它放射出的光波經過地球大氣層的距離,都比太陽在頭頂上直射時的距離大兩倍多。此時的Sunny經過懸浮在地球大氣中的氣體分子、小塵埃、冰晶、水滴的吸收和散射後,光波中波長較短的藍光、紫光大多被吸收或散射掉,只剩下波長較長的紅光、橙光到達地表被觀測到,所以旭日和夕陽看起來不是金色,而是紅彤彤的了。

    這兩個問題我們都明白了,結果也就出來了:因為朝陽和夕陽,背景較暗淡,在暗背上的亮目標顯得大些,再加上朝陽和夕陽是紅色的,人們又以地物為參照物,因此早晨的太陽看起來又大又圓。但傍晚的太陽顯得扁些,這是由光的折射所致。而中午太陽懸天高照,又以天空為背景,沒有另外的參照物,因而看起來顯得小些。

  • 2 # 養於內健康美於外減齡

    1、參照物造成的錯覺.

    在一定的條件下,人對物體的視覺會發生錯覺,一個物體在一些小的物體中間看起來就顯得大些,而一個物體在一些大的物體中間看起來又顯得小些.

    同理,早晨/黃昏的太陽,只有地平線上一角是天空,而其餘部分是以樹木、房屋等做它的背襯,而在中午時,太陽在頭頂上是以大得無比的天空做它的背襯,所以看起來中午的太陽就比早晨的太陽顯得小些.

    2、“光滲作用”的影響.

    我們看白色圖形比看同樣大小的黑色圖形要大些.這在物理學上叫“光滲作用”.當太陽初升時,四周天空是暗沉沉的,因而太陽顯得明亮,而在中午時,四周天空都很明亮,相對之下,太陽與背襯的亮度差沒有那樣懸殊,這也是使我們看起來太陽在早晨比中午時大些的原因.

    3:大氣層會產生光的折射作用.由於大氣層的存在,而且地勢比較低大氣層密度較大,地勢比較高大氣層密度較小,致使早上太陽看起來比較大,而中午看起來比較小.

  • 3 # 連雲港代言人

    太陽日落和日出的時候對比,日落的時候看起來大的原因

    第一種原因:

      其實這個是屬於一種錯覺,因為日落的時候太陽的背景是地平線上的建築、樹木之類為對比,由於背景的襯托,故顯得比較大,而日出時,太陽慢慢高懸在空曠無垠的天空,於是就顯得有點小,這種情況好比一艘大輪船停在港口可能顯得很高大,但是行駛在廣袤無垠非常廣闊的海面上它也就會顯得很小一樣的道理。

    第二種原因:

      這是由於傍晚太陽落在地平面附近,太Sunny線斜穿大氣層,並且是從密度小的外層大氣進入密度大的對流層,必然會發生光線的折射現象,使得太陽“變大”;而到了正午,太陽在頭頂上,太Sunny線和法線平行,沒有折射現象,這時太陽的大小才是太陽“真正的”大小,和發生折射的太陽相比,日落會顯得略微大一點(一般都強調後者,其實這種大小差異不是很大,前者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美國自己導演核武發射裝置遭到駭客攻擊發射核彈,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