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是以曹魏為正統的,這個也與當時的政治環境有關的,三國時期都以漢為正統,劉備蜀漢是大漢的延續,視曹魏為亂臣賊子;而宋朝原本也非正統,是趙匡胤透過陳橋兵變奪取後周天下的,曹魏與北宋開國本質在政治立場上有異曲同工之妙。《資治通鑑》具有強烈的正統立場,在分裂時代,如三國,魏有〈紀〉,蜀、吳無〈紀〉;南北朝時代,南朝有〈紀〉,北朝無〈紀〉;五代有〈紀〉,而十國無〈紀〉。可以看出,司馬光對中國正統王朝的定義是這樣的:1、漢族王朝統一中國時,正統毋庸置疑;2、多個漢族王朝並存時,較大的一個為正統;擴充套件資料《資治通鑑》全書共294卷,約300多萬字,書中記載的歷史由公元前403年,也就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寫起,一直到959年,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徵淮南為止。是司馬光以為君親政,賢明之道為出發點所編寫成的一本鉅著,所謂“刪削冗長,舉撮機要,專取國家盛衰,系生民休慼,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為編年一書,使先後有倫,精粗不雜。”。在橫跨中國16個朝代,一共1362年的歷史中,詳近略遠,隋唐五代371年,佔全書40%,史料價值最高。很明顯的他多次著墨在其中的賢明政治時期,如文景之治,貞觀之治等等。帝后死稱“崩”,王公死稱“薨”。天子近出稱“還宮”,遠出稱“還京”,列國諸侯遠出稱“還某郡”。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是以曹魏為正統的,這個也與當時的政治環境有關的,三國時期都以漢為正統,劉備蜀漢是大漢的延續,視曹魏為亂臣賊子;而宋朝原本也非正統,是趙匡胤透過陳橋兵變奪取後周天下的,曹魏與北宋開國本質在政治立場上有異曲同工之妙。《資治通鑑》具有強烈的正統立場,在分裂時代,如三國,魏有〈紀〉,蜀、吳無〈紀〉;南北朝時代,南朝有〈紀〉,北朝無〈紀〉;五代有〈紀〉,而十國無〈紀〉。可以看出,司馬光對中國正統王朝的定義是這樣的:1、漢族王朝統一中國時,正統毋庸置疑;2、多個漢族王朝並存時,較大的一個為正統;擴充套件資料《資治通鑑》全書共294卷,約300多萬字,書中記載的歷史由公元前403年,也就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寫起,一直到959年,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徵淮南為止。是司馬光以為君親政,賢明之道為出發點所編寫成的一本鉅著,所謂“刪削冗長,舉撮機要,專取國家盛衰,系生民休慼,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為編年一書,使先後有倫,精粗不雜。”。在橫跨中國16個朝代,一共1362年的歷史中,詳近略遠,隋唐五代371年,佔全書40%,史料價值最高。很明顯的他多次著墨在其中的賢明政治時期,如文景之治,貞觀之治等等。帝后死稱“崩”,王公死稱“薨”。天子近出稱“還宮”,遠出稱“還京”,列國諸侯遠出稱“還某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