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豪諾媽媽育兒記

    的小孩是“小尾巴”,什麼時候都黏著跟著,媽媽連上廁所都不能關門,這種情況也大有人在。遇到這樣的孩子,我想帶出一個什麼問題呢,這些孩子比較敏感,一般都是敏感型別的孩子,安全感建立還不太好,也有的可能是早期有過不愉快的經驗,比如說不聽話,然後媽媽就嚇唬他,比較嚴厲,關小黑屋了。媽媽說你再鬧,我走了,把他一個人扔下了。再比如商場裡孩子鬧,家長就走了,家長一走孩子揪心哭。孩子也很可憐,這是孩子內心情感的特點。如果曾經有過不安全的經歷發生,孩子就會越發在乎媽媽,越發害怕的媽媽的離去,越發緊張。最好的緩釋孩子緊張的方法,是給孩子安全感,一定要履約,不能說話不算數,你說他今天很乖了,會第一個接他,那就一定要接。

    你給孩子的承諾就一定要履約,一定要言而有信,一定要給孩子滿足和安全感,這樣他的緊張和焦慮就會釋放掉。也可以給孩子一些小小的鍛鍊,比如說讓他自己能夠獨立的玩,然後媽媽就坐在旁邊看著。家長不要很心急,可以一會兒坐在他旁邊,一會兒再遠一點。同樣,媽媽上廁所的時候,如果孩子完全跟著媽媽或者不能關門,家長跟他講道理:“關一點門,你看得見媽媽嗎?”如果孩子說看得見,就把門關再關上一點,然後問他:“你聽得見我聲音嗎?”這樣一點一點來,不要讓孩子一下子離開家長,讓他覺得像是與世隔絕似的。有些老師為了很快解決尷尬,孩子磨家長,影響媽媽上班。就從媽媽手裡把孩子抱回來,然後進屋一關門,這一剎那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讓家長銘刻心中,非常難過。要理解孩子的分離焦慮,理解他的黏人,想辦法一點點增進他心裡的安全感。在家裡透過這樣一些方法,比如讓他在你做事的旁邊離開一點,讓他自己玩,彼此看得見,透過這樣的辦法拉開身體的距離,慢慢的再拉開更大的空間。

    幫助孩子重新建立信任感和安全感,還有就是循序漸進。但凡敏感的孩子都易焦慮,有過不安全經歷、經驗的孩子,就更容易出現焦慮。為什麼已經好好的,到三歲多了卻突然的特別黏媽媽,出現這個現象,是因為孩子到幼兒園又面臨分離挑戰,階段性情緒就會突發的再現出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張嘴就來”演講力訓練機構是怎麼回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