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安興慶路海之聲學號

    家長其實自己也可以透過自己來初步判斷小孩聽力,這個方法簡單實用,那就是:使用 手機音樂,最低音量,在寶寶玩耍時,測量 寶寶對聲音有反應的最長距離(抬頭轉身……)。如果 寶寶能聽到,父母成人的最遠距離,聽覺初查就沒問題,不用擔心OAE。算是 行為測聽嘛。 雖然,寶寶玩耍時,注意力太集中,可能“耳邊風”一樣,偶爾聽不見。但,能聽見,就不影響 語言發育嘛。而且,父母手機檢查,隨時簡單易行,家長可以都學學。

  • 2 # 歐仕達助聽器

    聽力損傷和耳聾已成為影響中國青少年健康素質的重要因素,關注聽力發育,提倡從新生兒開始。對新生兒聽力進行檢測,據該院新生兒篩查統計資料表明,每1000名寶寶中還是會篩查出1-2名弱聽、聽力受阻、聽力障礙的寶寶,這應該引起年輕父母的高度重視。

    家長如何在早期發現先天性耳聾?

    在嬰兒時期,家長如何早期發現先天性耳聾,這個問題,對於產婦來說是一個很敏感的話題,越來越得到家長們的重視,那麼對於先天性耳聾這個病,看看專家是如何對我們回答的,詳細內容請看下文所示:

    3個月的嬰兒 睡眠時聽到突發聲音會雙眼緊閉,手指亂動,但多數不會有全身驚動;開啟收音機或電視機會使孩子轉臉或轉眼;吵架聲、哄逗聲、歌聲或音樂聲會使孩子導致不安、喜悅、厭惡的表情。

    5個月的嬰兒 將鬧鐘接近耳邊,聽到嘀嗒聲時,孩子能轉頭朝向鬧鐘,能較好地分辨熟人的聲音,並做出相應的反應;聽到突發大聲響會全身一驚,緊抱大人或哭鬧起來。

    7個月的嬰兒 能追蹤聲音;聽到收音機或電視的聲音,能夠立刻轉頭找到聲源;對孩子說話或唱歌,他會靜靜地盯著您,偶然還會發出聲音來“回答”;對隔壁房間傳來的聲音,室外動物叫聲或其他大的聲響能主動尋找。

    9個月大的嬰兒 會發出嘎嘎笑聲,會模仿動物叫;對外界聲音(如車聲、雨聲、飛機聲)表示關心;聽到“不行”或“放下”等喝斥聲會將伸出的手縮回或哭起來;聽到“來”或“再見”等熟悉的語聲時能相應地按大人的指意行動,將很小的聲音(如手錶)靠近耳邊,能轉頭尋找。

    11個月大的嬰兒 能模仿大人的聲音,如“媽媽”、“寶寶”等;能合著音樂的節拍擺動身體;能聽懂熟悉的話。

    耳聾給兒童帶來的不僅僅是生理方面的障礙,而且還有心理方面的影響,早期發現小兒耳聾並採取適當的康復措施,是保證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由於小兒在上學之前,與之朝夕相處的是家長,因此家長應是發現小兒聽力障礙的第一責任者。實際上,只要具備了一定的常識,早期發現孩子的聽力障礙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 3 # 耳科趙醫生

    (耳趙問答190133)對嬰幼兒聽力狀態最準確的判斷方法是耳科的聽力檢測,中國大部分城市地區的嬰幼兒在出生後的72小時內會接受一次聽力篩查,出生後一個半月左右會再複查一次,如果兩次檢查都有問題,還需要做進一步聽力測試以確定。

    對於沒有條件進行這些檢查的孩子,家長應注意孩子在生長髮育期的聽力狀態,比如出生兩個到四個月間應會“追聲”,半歲左右的孩子應能對家人的言語做出一定程度的反應,一歲左右的孩子應會有意識地說“爸爸”“媽媽”這樣的詞,兩歲的孩子應會使用簡單的短句和家人交流。如果孩子的聽力狀態明顯比同齡孩子遲緩,應儘快進行聽力檢測,早期干預雖不能挽回聽力,但有可能挽救言語功能。

  • 4 # 耳鼻喉付醫生

    我相信現在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新生兒聽力檢查,都沒有透過,自己又不懂,所以十分著急。

    其實家長也不用過於著急,因為在正常新生兒中,雙側先天性耳聾發生率約在1‰~3‰。國內外資料表明初次(出院前進行)聽力篩查未透過比例在10%左右,也就是說初次篩查未透過最後被診斷有聽力問題的可能性僅為1-3%,因此,90%以上的初篩未透過寶寶的聽力其實都是在正常範圍內的。 由於聽力篩查的儀器比較敏感,影響篩查結果的因素較多,如當篩查時周圍環境噪聲的改變、寶寶的安靜程度(如體動)、寶寶外耳道(如殘存羊水)或中耳有分泌物、鼻堵呼吸不暢等等都會導致通不過聽力篩查。 多數“聽力篩查未透過”的寶寶經過診斷性聽力檢查後並未發現明確的聽力損失問題,原因多在於外耳道或中耳已有的分泌物被吸收或排出等。

    家長其實自己也可以透過自己來初步判斷小孩聽力,這個方法簡單實用,那就是:使用 手機音樂,最低音量,在寶寶玩耍時,測量 寶寶對聲音有反應的最長距離(抬頭轉身……)。如果 寶寶能聽到,父母成人的最遠距離,聽覺初查就沒問題,不用擔心OAE。算是 行為測聽嘛。 雖然,寶寶玩耍時,注意力太集中,可能“耳邊風”一樣,偶爾聽不見。但,能聽見,就不影響 語言發育嘛。而且,父母手機檢查,隨時簡單易行,家長可以都學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美國總是動不動就制裁別的國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