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是梅梅喲

    一方面可能是由於其父母特別注重孩子的學習,用請家教、增加額外作業的方式來達成自己的心願,使孩子因課業負擔過重,對學習失去了興趣;或者是由於父母對孩子的學習疏於管理,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和習慣。

    第二方面可能是長期的落後,使他們認為自己肯定不行,造成了主觀上不努力,自信心不強。

    第三方面也有可能是教師和父母的積極評價滯後或缺乏積極評價。

    針對以上三個方面的原因,我認為作為班主任老師首先應該與孩子的父母取得聯絡,針對“特別注重孩子的學習,用請家教、增加額外作業的方式來達成自己的心願”的父母,應該使其明白孩子自由發展的時間以及勞逸結合之重要,進而達到把孩子從家庭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的目的,使孩子在學校輕鬆愉快地學習,提高其學習效率;對於“對孩子的學習疏於管理,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和習慣”的父母,建議他們多關注孩子的學習,天天督促孩子做好回家的第一件事——完成當天的作業,並及時與同學聯絡瞭解老師所佈置的作業,詳細檢查完成情況,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父母與老師的配合,孩子就會養成自覺完成作業的習慣。

    對於那些主觀上不努力,學習成績落後,認為自己不行的學生,班主任老師除了個別談話運用典型事例增強其信心外,更多的是要幫助其分析學習成績落後的原因,教授其學習方法,透過點點滴滴的成功來為其建立和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對於“教師和父母的積極評價滯後或缺乏積極評價”,所引起的“對學習很不負責任,得過且過”,這就需要各科老師配合。

    我們知道,人最大的需要就是得到他人的肯定以及肯定性評價,當然人的成長和進步也是在他人的肯定以及肯定性評價中實現的。對青少年兒童來說,他們常常用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或他人對他人的評價來對照自己,進行自我認識和評價的,其中父母和老師的評價是最有權威性的,教師的評價直接影響學生的成長河良好行為的形成,所以,我們在教育過程中就應該樹立兩條基本教育信念:“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人無全才,揚長避短,人人成才”。更多地運用鼓勵性評價,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和積極性。

    著名教育家魏書生指出:“自新、自卑、人皆有之,關鍵在於如何扶正祛誤。應該啟發學生經常澆灌萌弄自新的心理,使之茁壯成長。”因此,教師應對每一個學生的成功持有熱情和期望,堅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成才。並善於依據學生的不同個性,採取不同的方法,賞識學生,喚醒學生內心所潛藏的自信心。當學生有了自信心,他們就會對學習充滿熱情,主動地克服各種困難,向老師所期望的目標進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正確的抱貓姿勢?